医疗纠纷处理规定有什么内容吗(医疗纠纷处理规定有什么内容和规定)
简介:在我们的工作、学习乃至日常生活过程中,相信我们都会遇到很多法律问题。本文为我们可能遇到的法律问题提供了具体的法律知识解答。我希望这篇文章可以帮助你。了解更多与处理医疗纠纷的规定相关的法律方面的信息。
医疗纠纷处理规定有哪些内容?一、医疗纠纷处理规定有哪些内容?
医疗纠纷处理规定包括:
1、自愿协商;
2、申请调解;
3、提起诉讼以及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方式;
4、发生医疗事故纠纷,当事人可以向医疗机构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处理。
《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第22条
发生医疗纠纷时,医患双方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解决:
双方自愿协商;
申请人民调解;
申请行政调解;
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方式。
2.法律规定医疗纠纷需要赔偿哪些内容
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的情形:
在诊疗活动中对患者造成伤害,医疗机构或者其医务人员有过错的;
医务人员未履行与当前医疗水平相对应的诊疗义务,给患者造成伤害的;
推定医疗机构有过错的。
患者因下列情形之一受到损害的,医疗机构不承担赔偿责任:
患者或者其近亲属不配合医疗机构实施符合诊疗标准的诊疗的;
医务人员在抢救生命垂危患者等紧急情况下,履行了合理的诊疗义务;
(3)目前的医疗水平导致诊断和治疗困难。
第一种情况,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也有过错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民法典》第1218条
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医疗机构或者其医务人员有过错的,医疗机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民法典》第1224条
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伤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医疗机构不承担赔偿责任:
患者或者其近亲属不配合医疗机构实施符合诊疗标准的诊疗的;
医务人员在抢救生命垂危患者等紧急情况下,履行了合理的诊疗义务;
(3)由于当时的医疗水平,诊断和治疗困难。
有前款第一款规定情形的,医疗机构或者其医务人员也有过错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根据上述内容,我认为医疗纠纷处理规定包括哪些内容的问题已经得到解答。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多学习法律知识,以便在遇到法律问题时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更好地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