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债务 > 正文内容

逾期案件处理中心是真是假?律师教你三招识破骗局

最近不少负债者收到自称"逾期案件处理中心"的短信,声称能"减免60%债务"或"消除征信污点",这种机构究竟是雪中送炭的救星,还是精心设计的骗局?作为处理过200+金融纠纷案件的律师,今天带你看透其中门道。

第一招:查清资质辨真伪
真正的金融机构外包催收公司,必须持有《金融外包服务许可证》并在央行备案,而骗子往往伪造"银监会认证""法务部授权"等虚假头衔,去年经手的案件中,就有受害者被假冒的"红头文件"骗走3.8万"解冻费"。任何要求扫描二维码验证身份、点击链接签署协议的操作,99%是诈骗陷阱

逾期案件处理中心是真是假?律师教你三招识破骗局

第二招:警惕反常收费模式
正规机构处理债务重组时,费用通常按《律师服务收费管理办法》分阶段收取,若对方要求"先付诚意金再协商"或承诺"不成功就退款",这已违反《民法典》第928条关于中介服务的规定,近期曝光的"XX法务"骗局中,骗子正是以"债务优化"为名收取前期费用后失联。

第三招:核实沟通渠道
真正的协商流程必须通过银行官方渠道进行,我曾协助客户通过12378银保监投诉热线,成功与某股份制银行达成60期免息分期,而骗子常使用170/171虚拟号段,或要求添加私人微信沟通,重要提示:银行绝不会通过社交软件发送法律文书,所有书面通知均以EMS专递送达。


【建议参考】

  1. 立即冻结向陌生账户转账行为
  2. 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核查机构备案
  3. 保存通话录音、聊天记录等电子证据
  4. 优先通过银行官方APP申请延期还款
  5. 必要时寻求属地司法局法律援助

【相关法条】

  1. 《刑法》第266条:虚构事实骗取财物可处3-10年有期徒刑
  2. 《商业银行信用卡监督管理办法》第70条:平等协商个性化分期还款协议
  3. 《个人信息保护法》第10条:严禁非法收集公民征信信息
  4. 《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第25条:不得帮助他人实施远程非接触诈骗

【小编总结】
在逾期债务的迷雾中,保持清醒比盲目相信更重要,记住三大核心原则:官方渠道验证、合规流程办理、法律途径维权,与其相信"天上掉馅饼"的债务减免,不如主动与金融机构协商还款方案,最后提醒:所有声称"内部渠道""特殊关系"的承诺,本质上都是利用焦虑心理实施诈骗,您的征信修复之路,必须从合法合规开始。(本文由金融纠纷实务专家原创,数据截至2024年8月最新司法案例)

逾期案件处理中心是真是假?律师教你三招识破骗局,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

本文链接:https://www.hefeilaws.com/hf/860397.html

逾期案件处理中心是真是假?律师教你三招识破骗局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