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起诉成功短信是真是假?逾期案件处理中心发来的消息可信吗?
最近不少网友反映,突然收到自称"逾期案件处理中心"的短信,内容显示"您的起诉流程已通过审核",甚至直接标注"案件号""开庭时间",要求立即联系"专员"处理,这类消息让当事人瞬间慌了神——到底是催收新套路,还是真的被起诉了?作为从业十年的债务纠纷律师,今天带您拆解这类短信背后的真相。
三大可能性分析
伪造身份的诈骗陷阱
近期多地公安机关通报,有不法分子冒充"法务中心""调解委员会"名义群发虚假诉讼通知,利用伪造的法院印章和案件编号诱导转账,这类短信通常带有短链接或境外号码,要求"支付和解金撤销案件"(注:法院从未设立过"案件撤销费"这类收费名目)。
第三方催收的施压手段
部分外包催收公司为提升回款率,会通过1069/1068号段发送"格式化起诉通知"。根据《互联网金融逾期债务催收自律公约》第十七条,催收方不得虚构法律程序进行威胁,这类短信虽不涉及直接诈骗,但存在夸大事实的违规嫌疑。
真实诉讼的电子送达
2022年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第九十条规定,经受送达人同意,法院可采用电子方式送达文书,但需注意:正规电子送达必须通过法院专用系统(如12368短信平台),且会同步在裁判文书网公示案件信息,仅凭一条普通短信不能作为起诉依据。
紧急应对指南(建议收藏)
- 立即登录"中国审判流程信息公开网",输入身份证号查询案件状态
- 拨打12368司法服务热线,提供短信中的"案号"要求人工核验
- 保存短信原始数据(包括发信号码、接收时间),通过"工信部12321平台"举报可疑信息
- 切勿点击任何链接或回拨陌生号码,避免泄露银行卡、验证码等敏感信息
- 主动联系原始债权人协商,根据《商业银行信用卡监督管理办法》第七十条,可申请个性化分期方案
关键法律依据
- 《刑法》第二百八十条:伪造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最高可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 《关于进一步加强民事送达工作的若干意见》第十一条:电子送达需经当事人书面确认
-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九条:经营者及其委外机构不得泄露消费者个人信息
律师特别提醒
真正的法院传票必然包含:
① 精确的法院名称、地址及联系方式
② 承办法官的真实姓名及书记员信息
③ 加盖法院电子签章或物理印章
④ 同步邮寄纸质文书(电子送达需事先签订确认书)
若仅收到模糊的"起诉成功"通知,99%是催收施压或诈骗行为,建议收到短信后72小时内完成"三查":查官网、查热线、查征信,避免因过度恐慌陷入更大陷阱。
收到起诉成功短信是真是假?逾期案件处理中心发来的消息可信吗?,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