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普法百科 > 正文内容

合同违约的损失赔偿类型

一、合同违约的损失赔偿类型

(一)约定损害赔偿,是指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预先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赔偿金或约定损害赔偿的计算方法。

约定损害赔偿的法律性质包括:

1、预定性。即损害赔偿数额或损失计算方法在缔约时即预先约定。

2、从属性。即它以主合同的有效成立为前题。

3、条件性。即约定损害赔偿条款在主合同成立并生效后并不能当然生效,而只有在发生了违约行为并造成实际损害后果后才能实际生效。

(二)法定损害赔偿的赔偿规则

法定损害赔偿是指由法律规定的,由违约方对受害方因违约而遭受的损失承担的赔偿责任。根据法律的规定,法定损害赔偿应遵循以下规则。

1、完全赔偿原则。

完全赔偿原则是指因违约方的违约行为而对受害人造成的全部损失都应当由违约方负赔偿责任。具体包括:直接损失与间接损失,积极损失与可得利益损失。但完全赔偿并不意味着各种损害都应当赔偿。在违约责任中,对于因一方违约而造成的人身伤害和死亡及精神损害的都不予赔偿。

2、合理预见规则。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损失赔偿额不得超过违反合同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应预见到的因违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损失。只有当违约所造成的损害是违约方在订约时可以预见的情况下,才能认为损害结果与违约行为之间具有因果关系,违约方才应当对这些损害进行赔偿。如果损害不可预见,则违约方不应赔偿。

合理预见规则的适用应注意三点:

(1)合理预见规则是限制包括实际损失和可得利益损失的损失总额的规则,不仅仅用以限制可得利益的损失。

(2)合理预见规则不适用于约定损害赔偿。

(3)是否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到的可能损失,应当根据订立合同时的事实或情况加以判断。

3、减轻损失规则。

所谓减轻损失规则是指一方违约后,另一方应当及时采取合理措施防止损失的扩大。否则,不得就扩大的损失要求赔偿。

减轻损失规则规定在我国《民法典》第五百九十一条:“当事人一方违约后,对方应当采取适当措施防止损失的扩大;没有采取适当措施致使损失扩大的,不得就扩大的损失请求赔偿。”减轻损失规则是依据诚实信用原则而产生的,未尽到减轻损失义务,已构成对诚实信用原则的违反。同时,按照的要求,一方在另一方违约后,未能采取合理措施防止损失扩大,其本身也是有过错的,过错人应对自己的过错行为所导致的后果负责。减轻损失的规则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1)一方的违约导致了损害的发生。这就是说,受害人对损失的发生没有过错,因而不构成双方违约。

(2)相对方未采取合理措施导致损失扩大。在这一点上应主要考虑受害人主观上是否按照诚实信用原则努力采取一切措施以避免损失的扩大。受害人采取的措施不仅要在经济上合理,而且要及时,不得在损害以后迟迟不采取措施减轻损害。

(3)造成了损失的扩大。这就是说,违约已经发生并造成了损失,而受害人未能防止损失的进一步扩大。不过在违反减轻损害义务的情况下,受害人并没有在违约中获得利益。如果违约方的违约行为使受害人得到了某种利益,例如:因违约方的违约而使受害人免除了履行义务,并节省了履行费用,这将在确定损害赔偿额时采取损益相抵的规则,扣除所得的利益,而不适用减轻损害规则。

受害人在采取措施减轻损害的过程中,也要支付一定的费用。当事人因防止损失扩大而支出的合理费用由违约方承担。

4、经营欺诈赔偿规则。

该规则是基于法律的明确而适用的,在法律无明文规定时便不可适用此规则确定损害赔偿数额。目前,我国仅有《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体现了经营欺诈赔偿规则。

约定损害赔偿与法定损害赔偿相比,不同之处在于:其一,约定损害赔偿在一方当事人有违约行为造成对方的损害后,受害人则无需证明具体损害的范围即可依据约定损害赔偿的条款而获得赔偿(如果当事人仅约定损害赔偿的计算方法时,则应对实际损害负举证责任);而法定损害赔偿,受害人则必须证明具体损害的范围。其二,在确定适用约定损害赔偿还是法定损害赔偿时,约定损害赔偿有优先适用效力,这点是合同自愿原则的体现。

合同违约的情形有几种

从目前合同履行和实际情况来看,造成当事人违约的原因多种多样。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由于合同主体方面的原因而造成违约。

2、由于合同的标的不明确、不具体而造成的违约。

3、由于合同规定的履行期限不明确、不完备而造成的违约。

4、由于主管机关对合同审查、管理不严,合同缺乏可行性研究,所签合同不能履行。

5、市场行情变化或者价格大幅升降,从而影响合同的全面履行,造成当事人违约。

6、因发生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的事件而导致合同不能履行。

7、因发生情势变更而导致合同当事人违约。

三、合同违约金的上限是多少

如果合同中只对违约金做了原则性的规定,没有具体约定违约金的比例或数额,并且有关法律也没有明确规定违约金比例或者金额的,则可按《民法典》中关于承担违约金责任的一般原则执行。一般来说合同违约金上限是不超过实际损失的30%。但是如果过高或者过低是可以请求法院给予减少或者增加的。

《民法典》第五百八十五条: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

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增加;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适当减少。

当事人就迟延履行约定违约金的,违约方支付违约金后,还应当履行债务。

合同违约的责任承担方式包括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赔偿金、违约金等。以上就是合飞律师小编整理的对“合同违约的损失赔偿类型”的解答以及其他相关法律知识。如果还有其他法律问题的,欢迎上合飞律师在线法律咨询平台,在线律师会为大家进行专业的解答。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

本文链接:https://www.hefeilaws.com/hf/859868.html

合同违约的损失赔偿类型的相关文章

2024如何确定合同违约的损失赔偿

如何确定合同违约的损失赔偿额 人民在计算和认定违约损失赔偿额时,应当综适用以下规则,从非违约方主张可得利益中扣除违约方不可预见的损失、非违约方不当扩大的损失、非违约方因违约获得利益、非违约方亦有过所造成的损失以及必要交易成本: (1)可预见规则(《》第五百八十四条) 当事人一方不...

精神损失赔偿标准(精神损失赔偿标准2020)

要确定离婚精神赔偿标准话,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第一,加害人过错程度。第二,精神受到程度。第三,具体侵权情节。第四,其他相关因素。如双方结婚年限,双方结婚时间长短,双方婚后感情,无过错方对婚姻生活付出等等因素都应当作为赔偿考量因素。 离婚时精神损失赔偿多少钱 离婚赔偿制度中...

工伤精神损失赔偿标准2023年(工伤精神损失赔偿标准2023最新)_重复

根据第《民法典》条和第《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赔偿责任若干问题解释》条规定,如果特定个人重要物品受到侵犯,你还可以要求精神赔偿。 各省市精神赔偿标准汇总 (最新2023年) 1.北京 根据《关于审理人身伤害赔偿案件若干问题处理意见》第二十五条规定:受害人因侵权致...

侵权赔偿类型有哪些

法律解析: 侵权赔偿类型主要包括财产赔偿、人身赔偿、精神赔偿以及惩罚性赔偿。 侵权害是对侵权行为造成的损失进行弥补重要方式。其类型多样,具体而言: 首先是财产赔偿。这涵盖了因侵权行为导致直接财产损失,比如财物的损坏、灭,或者间接财产损失,例如预期利益、因侵权...

合同无效导致的损失如何认定(合同无效后的损失如何计算)

根据信赖利益来界定。如果双方都不存在过错,那么是不需要承担赔偿责任,如果是因为一方过错原因从而导致合同无效,那么需要赔偿无过错方的损失,如果双方都存在过错,那么需要各自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下面随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一番吧。 本篇文章目录一览: 1、 2、 3、 合同无效的损失...

因为产品质量问题导致的损失(产品质量问题导致的损失全部承担)

日常生活中,使用产品越来越多,但产品质量问题也时有发生。那么,生产者因产品质量问题是否需要承担责任呢? 案件简介: 2011年5月8日下午6点左右,天下城公司经营天下城市场发生火灾。主楼二楼起火。该建筑有五层。北京市海淀区消防局消防中队赶到现场并将火灾扑灭。火灾对房屋及其物品造成严重坏。2...

2022解除合同的损失赔偿多少(2022年公司解除合同赔偿金)

公司解除合同的赔偿标准是,只要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满一年,就按一个月工资赔偿;未完成一年但完成半年以上,按一个月工资发放,未完成半年,按半个月工资发放。 甘肃公司解除合同赔偿标准 《劳动合同法》第47条规定,经济补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

合同违约的损失包括预期收益吗

合同违约的损失包括预期收益吗 1、合同违约的损失包括预期收益。关于预期经营利润是否属于违约赔偿范围问题,基于可得利益损失须具有确定性和可预见性特点,以及各法律关系差异性,司法实践中法官对此有一定自由裁量权。违约赔偿可得利益损失应具有确定性和可预见性,预期利润存在不确定性,主张该类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