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侵权纠纷相关法律法规有哪些
一、专利侵权纠纷相关法律法规有哪些
专利侵权纠纷相关的法律法规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它是核心法律,明确了专利的定义、种类、保护范围等,为判定专利侵权提供了基本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细则》,对专利法的具体实施进行细化和解释,便于在实际操作中准确适用法律;《最高人民关于审理专利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若干规定》,针对专利纠纷案件审理中的各种具体问题作出规定,如举证责任、赔偿数额的确定等。此外,各地还可能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一些地方性法规和规章,以更好地解决专利侵权纠纷。这些法律法规共同构成了较为完善的专利侵权纠纷法律体系,为保护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专利侵权的抗辩事由有哪些内容
专利侵权的抗辩事由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专利权无效。如果专利权本身存在无效的情形,如不符合专利授权条件等,那么即使存在所谓的行为,也不能认定为侵权。
2.先用权。在日之前,已经制造相同产品、使用相同方法或者已经做好制造、使用的必要准备,并且仅在原有范围内继续制造、使用的,不构成侵权。
3.临时过境。临时通过中国领陆、领水、领空的外国运输工具,依照其所属国同中国签订的协议或者共同参加的国际条约,或者依照互惠原则,为运输工具自身需要而在其装置和设备中使用有关专利的,不视为侵权。
4.科研及实验目的使用。为科学研究和实验目的而使用专利技术的,不构成侵权。但这种使用应当是为了非商业性目的,且不能对专利权人的利益造成实质性损害。
三、专利侵权抗辩的几种理由
专利侵权抗辩主要有以下几种理由:
1.专利权无效:如果被控侵权的技术方案属于无效的专利权范围,那么就可以以此进行抗辩。专利权的无效宣告程序是法律赋予公众的一种救济途径,通过该程序可以对专利权的有效性进行审查。
2.现有技术抗辩:被控侵权人能够证明其实施的技术方案属于现有技术,即在专利申请日之前已经公开的技术,那么就可以免除侵权责任。现有技术的范围包括在国内外出版物上公开发表、在国内公开使用或者以其他方式为公众所知的技术。
3.先用权抗辩:如果被控侵权人在专利申请日之前已经制造、使用或者做好制造、使用的必要准备,并且仅在原有范围内继续制造、使用的,那么可以享有先用权,从而不构成侵权。先用权的行使应当符合一定的条件,如先使用的技术应当与专利技术相同或者等同,先使用的范围应当限于原有范围等。
4.合法来源抗辩:如果被控侵权人能够证明其实施的技术方案是通过合法的途径获得的,如从合法的销售者处购买等,并且不知道也没有合理的理由应当知道该技术方案是侵权的,那么可以免除侵权责任。合法来源抗辩需要被控侵权人提供相应的证据证明其来源的合法性。
以上是关于专利侵权纠纷相关法律法规有哪些的相关回答,遇到相似问题不要慌,点击咨询快速找到专业、合适的律师,深度沟通法律需求,快速获得解答!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