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据三性指的是什么?一篇文章带你彻底搞懂!
在打官司、维权或处理各类法律纠纷时,很多人都会听到一个专业术语——“证据三性”,但你真的了解这“三性”具体指的是什么吗?它们对案件的胜败又有多重要呢?我们就来深入聊聊这个关键词背后的法律内涵。
“证据三性”到底是什么?
所谓“证据三性”,是我们在司法实践中常说的三个核心属性:合法性、真实性、关联性,这三个特性构成了判断一份证据是否能够被法院采纳的基本标准。
合法性
这是指证据的取得方式必须符合法律规定,比如通过非法手段获取的录音、偷拍视频、未经许可的搜查所得物品等,往往因为违反程序正义而被排除使用。合法取得的证据,才能作为法庭认定事实的依据。
真实性
顾名思义,就是证据本身是真实存在的,不是伪造或篡改的,一张经过ps修改的照片、伪造的合同文件,就缺乏真实性,不能作为有效证据使用。只有真实可靠的证据,才能支撑你的主张。
关联性
这份证据必须与你要证明的事实之间存在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在一起交通事故案件中,车辆损坏的照片与事故责任密切相关;但如果提供的是当事人多年前的一张体检报告,则可能被认为缺乏关联性。无关痛痒的材料再真实,也无法左右判决结果。
为什么说证据三性至关重要?
很多人误以为只要手中有“证据”,就能在法庭上占据优势,其实不然,如果你的证据不满足“三性”,很可能会被对方律师驳回,甚至法院根本不予采纳,准备证据不仅要“多”,更要“精”。
在实务操作中,法官通常会对证据逐一审查,特别是针对“合法性”和“真实性”的问题,如果一方提出质疑并能提供反证,该证据就有可能被排除使用。
举个例子更清楚
假设你在一场民间借贷纠纷中起诉对方欠款未还,并提交了一份借款协议作为证据:
- 如果这份协议是你伪造的,那它就不具备真实性;
- 如果你是趁对方醉酒时让他签下的,那就可能违反了自愿原则,缺乏合法性;
- 如果协议内容写的是其他项目的合作款项,而非你起诉所称的个人借款,则不具备关联性。
即使这份协议看起来“像模像样”,但只要有一项不满足,它的法律效力就会大打折扣。
建议参考:如何准备有效的证据?
- 提前整理证据清单,确保每一项都能对应你想证明的事实。
- 注意收集过程的合规性,尤其是录音、录像等容易涉及隐私权的内容,一定要避免侵犯他人合法权益。
- 必要时寻求专业帮助,比如请公证处进行证据保全,或委托律师协助取证。
- 保留原件或原始载体,如发票、合同、聊天记录截图等,电子证据尽量保存原始设备和备份数据。
相关法条参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三条规定:
“证据应当具有合法性、真实性、关联性,人民法院应当依照法定程序,全面、客观地审查核实证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也明确了证据的认定标准和排除规则,进一步细化了“证据三性”的适用范围。
证据三性是司法实践中的核心评判标准,关系到证据能否被采信、进而影响案件最终走向,无论是日常生活中维权,还是商业纠纷处理,掌握好“合法性、真实性、关联性”这三点,将极大提升你的法律行动力。
下次当你准备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时候,别忘了先问问自己:“我的证据,真的经得起‘三性’考验吗?”
关键词布局提示(关键词密度约3%):全文围绕“证据三性指的是什么”展开,合理分布在标题、正文段落及总结部分,增强SEO优化效果,便于读者精准检索。
证据三性指的是什么?一篇文章带你彻底搞懂!,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