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个网贷逾期还能下款的App?真有这种救命稻草吗?
在现实生活中,不少朋友因为一时的资金周转困难,导致名下出现了十多个网贷逾期记录,面对银行拒贷、传统金融机构门槛高企的窘境,很多人开始把希望寄托在一些所谓的“逾期也能下款的网贷App”上。
那么问题来了:真的存在这样的App吗?如果有的话,又是否安全可靠?会不会是新一轮的套路贷陷阱?
逾期记录多=贷款无门?
我们先来理清楚一个逻辑——当你在多个网贷平台出现逾期记录时,你的征信(尤其是央行征信和百行征信)已经亮起了红灯,甚至可能被纳入了黑名单,正规金融机构基本不会给你放款,因为它们对信用评估极为严格。
但与此同时,市场上确实存在一些声称“十多个网贷逾期也可以申请”的App产品,这些App大多来自非持牌或半持牌的小额贷款公司、互联网金融平台,甚至是某些灰色地带的操作者。
关键点来了:这类App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容易下款”,但实际上往往伴随着极高的利率、隐藏费用,甚至暴力催收的风险。
“逾期能下款”的App常见套路
高额利息+砍头息
很多App打着“快速下款”的旗号,实际上在放款前就扣除一部分费用,比如借1万只到账8千,剩下的2千作为服务费或管理费直接扣除,这其实就是变相的高利贷。诱导再次借款
一旦你成功借到一笔钱,他们会通过各种方式引导你继续借款,甚至用“额度提升”“信用修复”等噱头诱导你越陷越深。非法获取通讯录信息
某些App会强制读取用户的手机通讯录,一旦你逾期不还,就会向你通讯录里的亲友群发威胁短信,严重影响个人生活和社会关系。涉嫌违法催收
部分App背后关联的是第三方催收团队,采用恐吓、骚扰电话、上门威胁等方式逼迫还款,已经涉嫌违反《刑法》中的寻衅滋事罪、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等相关条款。
为什么这些人还能下款?
这类App之所以愿意给有严重逾期记录的人放款,其实并不是因为他们“心善”,而是他们早就算好了风险与收益:
- 利率极高,足以覆盖违约成本;
- 贷款金额小、周期短,即便部分人跑路也不会亏太多;
- 大量用户会陷入“拆东墙补西墙”的恶性循环,不断借贷产生新的利润。
一句话总结:他们的商业模式就是建立在“收割高风险人群”之上的。
建议参考:理智应对才是出路
如果你目前正面临十多个网贷逾期无法下款的困境,请不要轻易相信那些“逾期也能轻松下款”的广告宣传,以下几点建议供你参考:
- 优先整理债务清单,列出所有逾期金额、平台名称、欠款时间,做到心中有数;
- 主动联系平台协商还款,很多平台可以分期偿还或减免部分罚息;
- 尝试向家人或信任的朋友寻求帮助,避免进一步恶化信用;
- 咨询专业法律人士或债务协商机构,了解合法的债务重组、破产保护等路径;
- 坚决拒绝“以贷养贷”行为,不要再借新债还旧债,否则只会越陷越深。
相关法律条文参考
根据我国现行法律法规,以下几项内容与网贷逾期及非法催收密切相关:
- 《民法典》第六百七十五条: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
- 《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对于使用暴力、威胁或其他手段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构成寻衅滋事罪。
- 《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情节严重的,可追究刑事责任。
- 《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明确规定禁止发放无场景依托、无指定用途的贷款,并严禁暴力催收。
“十多个网贷逾期可以下款的App”看似是走投无路时的一线生机,实则可能是另一场更大危机的开端,与其寄希望于这些高风险的App,不如尽早面对现实,理性处理债务问题。
真正的出路不是靠借更多的钱,而是靠清晰的规划、专业的协助以及重新建立信用的决心。
十多个网贷逾期还能下款的App?真有这种救命稻草吗?,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