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单位怎样和员工签订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应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签订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应确保合同内容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包括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劳动报酬、社会保险、劳动保护等方面。同时,用人单位应向员工如实告知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工作地点、职业危害、安全生产状况、劳动报酬等情况,员工应如实提供个人信息和相关资料。签订劳动合同后,用人单位和员工各执一份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是一项重要的法律行为,需要遵循一定的程序和要求,以确保合同的合法性和有效性。以下是用人单位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的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1. 确定劳动合同的主体:用人单位应核实员工的身份信息,包括姓名、性别、身份证号码、户籍地址、联系方式等。同时,用人单位也应向员工提供自己的企业名称、法定代表人、注册地址、联系电话等信息。
2. 协商劳动合同的内容:用人单位与员工应就劳动合同的内容进行协商,包括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劳动报酬、社会保险、劳动保护、休息休假、福利待遇等方面。在协商过程中,用人单位应向员工如实告知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工作地点、职业危害、安全生产状况、劳动报酬等情况,员工应如实提供个人信息和相关资料。双方应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确定劳动合同的内容。
3. 起草劳动合同文本:用人单位应根据协商确定的内容起草劳动合同文本。劳动合同文本应包括劳动合同的必备条款和约定条款。必备条款包括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劳动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劳动报酬,社会保险,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等。约定条款包括试用期、培训、保守商业秘密、补充保险和福利待遇等。劳动合同文本应使用中文书写,一式两份,用人单位和员工各执一份。
4. 审查劳动合同文本:用人单位和员工应认真审查劳动合同文本,确保合同内容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明确,合同条款清晰、准确、完整。如发现合同文本存在问题,双方应及时协商修改。
5. 签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和员工应在劳动合同文本上签字或者盖章,并注明签订日期。劳动合同自双方签字或者盖章之日起生效。用人单位应在签订劳动合同后15日内将劳动合同文本报送劳动行政部门备案。
6. 发放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将签订后的劳动合同文本发放给员工一份,由员工本人签收。用人单位应妥善保管员工签收的劳动合同文本,以备日后查阅。
总之,用人单位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是一项严肃的法律行为,用人单位应认真履行自己的义务,确保劳动合同的合法性和有效性,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七条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应当建立职工名册备查。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十条
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