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法院执行过的征信多久能恢复正常
一般情况下,在履行完法院判决确定的义务后,不良信息自不良行为或事件终止之日起保留 5 年,5 年后会恢复正常。
被法院执行过对征信是会产生影响的。当一个人或实体被法院执行,相关信息会被报送至征信机构,记录在个人或企业的信用报告中。而征信的恢复时间主要取决于具体情况。
如果被执行人积极履行了判决义务,那么在履行完毕后,征信不良记录并不会立即消除,而是从不良行为或事件终止之日起开始计算,5 年后该不良记录会自动从信用报告中删除,此时征信可恢复正常。但需要注意的是,这 5 年的期间是固定的,不会因为任何情况而缩短。
如果被执行人一直未能履行义务,那么这个不良记录就会一直存在,对其信用造成持续的负面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当被执行人最终履行了义务,并且经过 5 年的时间后,征信才有可能恢复正常。
即使不良记录被删除,曾经的被执行记录可能仍然会在某些特定的数据库或系统中存在一定时间,可能会对一些特定的业务或审查产生一定影响。
总之,为了避免对自己的征信产生不良影响,应积极遵守法律法规,及时履行法院判决确定的义务。
法律依据:《征信业管理条例》 第十六条
征信机构对个人不良信息的保存期限,自不良行为或者事件终止之日起为5年;超过5年的,应当予以删除。
在不良信息保存期限内,信息主体可以对不良信息作出说明,征信机构应当予以记载。
《征信业管理条例》 第十七条
信息主体可以向征信机构查询自身信息。个人信息主体有权每年两次免费获取本人的信用报告。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