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情况下可以要求精神损害补偿
在一些特定的侵权行为或违约行为导致严重精神损害时,可以要求精神损害补偿。
精神损害补偿是对受害人因人身权益受到侵害而遭受严重精神痛苦的一种金钱方式。以下是一些常见可以要求精神损害补偿的情况。
在侵权行为方面,比如因故意或重大过失侵害他人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等人格权,造成他人严重精神损害的。像被恶意诽谤、侮辱导致名誉受损,长期遭受骚扰、恐吓等给心理带来极大创伤等。
在涉及婚姻家庭领域,例如因重婚、与他人同居、实施家庭暴力等严重过错导致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此外,在一些特殊的合同纠纷中,如果违约行为同时侵害了对方的人格利益且造成严重精神损害,也可能支持精神损害赔偿。比如具有人格象征意义的特定纪念物品因违约行为而灭失或损坏。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精神损害的认定通常较为严格,并非所有轻微的精神不适都能获得补偿。法院会综合考虑侵权行为的性质、情节、后果等因素来判断是否达到严重精神损害的程度。而且,主张精神损害补偿需要提供充分的证据来证明精神损害的存在和程度。
总之,要求精神损害补偿需要符合法定的情形和条件,具体情况需根据法律规定和司法实践来确定。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八十三条
侵害自然人人身权益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侵害自然人具有人身意义的特定物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第一千一百八十四条
侵害他人财产的,财产损失按照损失发生时的市场价格或者其他合理方式计算。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