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期间网贷逾期会被起诉吗?别让年味变成年危!
春节,本该是万家团圆、笑语盈盈的时刻,可有些人却在这个本该轻松的日子里,心里压着一块大石头——“我那笔网贷逾期了,会不会被起诉?”尤其是临近过年,催收电话一个接一个,短信一条接一条,搞得人心神不宁,饭都吃不下,那么问题来了:过年期间网贷逾期真的会被起诉吗?
咱们今天就来掰扯清楚,让你过个安心年。
逾期≠马上起诉,但风险一直在线
得明确一点:网贷逾期本身不会自动触发起诉程序,但它是被起诉的“导火索”,平台是否会起诉,取决于多个因素,比如逾期金额、逾期时间、平台的催收策略以及你是否“失联”。
举个例子,如果你只逾期了几天,金额也不大,平台一般会先通过短信、电话催收,甚至给你发个“温馨提醒”,但如果逾期超过90天,金额较大(比如超过5000元),而且你一直不回应、不还款,那被起诉的概率就大大增加。
重点来了:法院不放假!
很多人以为,过年期间法院休息,平台没法起诉,错!虽然春节法定假期法院不办公,但起诉材料可以提前提交,节后第一时间立案,有些平台为了“抢时间”,甚至会在节前集中处理一批逾期账户,为的就是节后快速推进法律程序。
别指望靠“过年躲一躲”就能逃过一劫,现实是,你越躲,风险越高。
哪些情况最容易被起诉?
- 金额较大:通常逾期本金加利息超过5000元,平台就可能考虑走法律途径。
- 恶意失联:不接电话、换号码、搬地址,平台找不到你,就会倾向于起诉以施加压力。
- 多次逾期或长期拖欠:比如连续逾期3个月以上,还反复承诺还款却不兑现,平台会觉得你“没诚意”。
- 平台合作律所或已进入法催阶段:一旦你的账户被转给律师事务所或第三方催收公司,起诉的可能性就非常高了。
被起诉了会怎样?
一旦被起诉,你就不再是“欠钱的”,而是“被告”,法院会通过短信、电话或邮寄方式通知你应诉,如果你置之不理,法院可以缺席判决,判决书下来后,你不仅要还本金、利息,还可能被强制执行——冻结银行卡、微信支付宝、列入失信名单,甚至影响子女上学、考公、买房。
更扎心的是,判决信息是公开的,谁都能查到,你想啊,亲戚朋友一查:“哟,这人被法院判过还款?”年还没过完,名声先“炸”了。
过年期间该怎么做?
别等被起诉才后悔!过年不是逃避的理由,而是解决问题的好时机,你可以:
- 主动联系平台:说明情况,申请延期或分期,很多平台其实愿意协商,毕竟他们也不想走诉讼程序(费时费力)。
- 制定还款计划:哪怕先还一部分,也比完全不还要强,平台看到你有还款意愿,通常会暂缓起诉。
- 保留沟通记录:无论是电话还是微信,记得录音或截图,以防日后扯皮。
✅ 建议参考:
如果你已经逾期,千万不要玩“消失”,正确的做法是:
- 评估自己的还款能力,分清轻重缓急;
- 主动与平台沟通,争取协商还款方案;
- 避免以贷养贷,越陷越深;
- 如已被起诉,务必及时应诉,必要时寻求专业律师帮助。
解决问题的方式永远比逃避多。
📚 相关法条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七十五条:
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对借款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依照本法第五百一十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的,借款人可以随时返还;贷款人可以催告借款人在合理期限内返还。《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二条:
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二)有明确的被告;(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条:
出借人向人民法院提起民间借贷诉讼时,应当提供借据、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以及其他能够证明借贷法律关系存在的证据。
过年期间网贷逾期会不会被起诉?答案是:有可能,而且风险不小。
平台不会因为过年就心软,法院也不会因为放假就停摆。真正的年味,是安心,而不是提心吊胆地躲债。
与其在催收电话中煎熬,不如主动出击,坦诚沟通,制定可行的还款计划。欠债不可怕,可怕的是逃避。
这个春节,愿你不仅能吃上团圆饭,更能卸下心头的包袱,轻装上阵,迎接新的一年。
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是承认问题的存在。
别让网贷逾期,成了你新年的“开年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