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怎么确定责任
限制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通常根据法律规定的顺序来确定,监护人对被监护人负有保护、照顾、教育、管理等责任。
限制行为能力人包括 8 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及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对于限制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确定责任,主要有以下方面。
监护人的确定一般遵循法定顺序。在未成年人中,父母是首要监护人;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由下列有监护能力的人按顺序担任监护人: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姐;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但是须经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同意。而对于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其监护人的确定顺序为配偶;父母、子女;其他近亲属;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同样须经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同意。
监护人要履行多项职责,包括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等;照顾被监护人的生活;对被监护人进行管理和教育;代理被监护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等。监护人应当按照最有利于被监护人的原则履行监护职责。监护人除为维护被监护人利益外,不得处分被监护人的财产。
如果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被监护人合法权益的,应当承担法律责任。相关人员或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撤销监护人资格,并依法指定新的监护人。
总之,确定限制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责任是为了保障限制行为能力人的合法权益和正常生活,使其能够在安全、健康的环境中成长和发展。这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具有重要意义。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二十八条
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由下列有监护能力的人按顺序担任监护人:
(一)配偶;
(二)父母、子女;
(三)其他近亲属;
(四)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但是须经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同意。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