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调档案是在政审结束后吗
公务员调档案通常是在政审结束后。
公务员录用过程中,调档案这一环节一般确实是安排在政审结束之后。在整个公务员招录流程里,政审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步骤。政审主要是对考生的**素质、道德品质、能力素质、学习和工作表现、遵纪守法、廉洁自律等方面进行审查。
当政审通过后,意味着考生在**方面等符合公务员录用的要求。接下来进行调档,目的是全面了解考生的过往经历、学习工作情况等。档案中包含了个人的诸多重要信息,如学历证明、工作经历记录、奖惩情况等。通过调阅档案,可以进一步核实考生在报名时所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如果在档案审查过程中发现有不符合录用条件的情况,可能会影响最终的录用结果。同时,调档也是为了后续的入职手续办理等做好准备。一旦档案调入相关部门,在后续的录用程序中就能更顺利地进行相关信息的核实和处理。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地区、不同部门的具体操作流程可能会存在一定差异,但总体来说,公务员调档案大多是在政审结束后进行的。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十三条
公务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二)年满十八周岁;
(三)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拥护中国**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
(四)具有良好的**素质和道德品行;
(五)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和心理素质;
(六)具有符合职位要求的文化程度和工作能力;
(七)法律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三十一条
招录机关根据考试成绩确定考察人选,并进行报考资格复审、考察和体检。
体检的项目和标准根据职位要求确定。具体办法由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规定。
第三十二条
招录机关根据考试成绩、考察情况和体检结果,提出拟录用人员名单,并予以公示。公示期不少于五个工作日。
公示期满,中央一级招录机关应当将拟录用人员名单报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备案;地方各级招录机关应当将拟录用人员名单报省级或者设区的市级公务员主管部门审批。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