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者的人格利益规定在哪个法律里
死者的人格利益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
《民法典》对死者的人格利益保护作出了明确规定。人格利益是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的基于人身自由、人格尊严产生的其他人格权益。
在现实生活中,死者虽然已经离世,但他们的名誉、荣誉、隐私等可能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并且可能受到他人的侵害。《民法典》的相关规定旨在保护死者的这些人格利益,维护社会公序良俗和人类的基本价值观念。
具体来说,该法规定死者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隐私、遗体等受到侵害的,其配偶、子女、父母有权依法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死者没有配偶、子女且父母已经死亡的,其他近亲属有权依法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这样的规定体现了对死者人格尊严的尊重和保护,也为死者的近亲属提供了法律救济途径。
通过明确规定死者人格利益的保护,有助于强化社会对人格尊严的尊重,遏制侵犯他人人格利益的行为。同时,也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公序良俗和道德风尚,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在司法实践中,法院会依据《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对涉及死者人格利益的纠纷进行公正裁决,以保障各方的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九百九十四条
死者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隐私、遗体等受到侵害的,其配偶、子女、父母有权依法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死者没有配偶、子女且父母已经死亡的,其他近亲属有权依法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