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者的人格利益规定在哪个法律
死者的人格利益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
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对死者的人格利益进行了规定。民法典明确了死者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隐私等人格利益受到法律保护。
死者的人格利益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尽管死者已经离世,但他们的人格尊严和声誉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影响着其近亲属的情感和社会评价。保护死者的人格利益,有助于维护社会公共道德和善良风俗,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根据民法典的规定,死者的近亲属有权对侵犯死者人格利益的行为,要求侵权人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这里的近亲属包括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近亲属可以要求侵权人停止侵害、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损失。
例如,如果有人恶意诋毁死者的名誉,死者的近亲属可以依据民法典的规定,向法院提讼,要求侵权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法院会根据具体情况,对侵权行为进行认定,并依法作出判决,以保护死者的人格利益和近亲属的合法权益。
总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对死者的人格利益保护作出了明确规定,为维护社会公序良俗和公民的合法权益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九百九十四条
死者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隐私、遗体等受到侵害的,其配偶、子女、父母有权依法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死者没有配偶、子女且父母已经死亡的,其他近亲属有权依法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