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者因工受伤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吗
劳动者因工受伤后,在一定情况下是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
劳动者因工受伤,即通常所说的工伤,在工伤期间或工伤后的一些特定情形下,关于劳动合同的解除存在相关规定。
在工伤治疗期间,用人单位一般不能随意解除劳动合同,这是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但如果劳动者出现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等法定情形,用人单位仍有权解除劳动合同。
当劳动者经过治疗后,劳动能力鉴定结果出来后,可能会出现不同情况。如果劳动者的工伤导致其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或大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用人单位不能解除劳动合同,并且要依法给予相应的待遇和保障。
然而,如果是劳动者主动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在符合法定程序和条件下是可以的。此时,劳动者可能基于自身的考虑,如身体状况无法继续胜任工作等原因。
另外,还有一种情况是劳动合同期满终止。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劳动者的工伤经鉴定构成五至十级伤残,用人单位应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
需要注意的是,无论何种情况,都应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确保双方的权益得到妥善保障。在处理工伤与劳动合同的问题时,建议劳动者及时咨询专业或相关部门,以获得准确的法律指导和帮助。
法律依据:《劳动合同法》 第四十二条
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依照本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一)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
(二)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
(三)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四)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
(五)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十五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