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逾期利息能退了?银监会新规到底说了啥?
银监会关于信用卡逾期新规定退息,持卡人迎来重大利好!
近年来,信用卡逾期问题困扰着不少持卡人,高额利息和违约金让本就紧张的资金雪上加霜,而近期银监会(现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信用卡逾期新规,明确提出符合条件的持卡人可申请退息政策,引发广泛关注,这一政策究竟如何落地?哪些人能够受益?本文将为您深度解析。
新规核心:逾期利息可退,但有严格条件
根据银监会最新规定,持卡人因特殊原因导致逾期(如突发疾病、失业、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且能提供有效证明材料,可向银行申请退还部分或全部逾期利息,但需注意:
- 主动申请是前提:银行不会自动退息,需持卡人主动提交申请及证明;
- 时间有限制:一般需在逾期发生后3个月内提出申请;
- 证明材料必须真实:虚假材料可能被追究法律责任。
划重点: 新规并非“一刀切减免利息”,而是对特殊困难群体提供救济通道,体现了监管的“人性化”导向。
哪些情况能申请退息?
- 不可抗力因素:如疫情隔离、突发重病住院等导致收入中断;
- 银行操作失误:例如还款系统故障未及时入账;
- 利率违规情况:银行收取的利息或违约金超过法定上限(如年化利率超24%);
- 协商还款成功后的利息退还:部分银行对达成个性化分期协议的持卡人,可退还已产生的部分利息。
案例说明: 张先生因疫情失业导致信用卡逾期3个月,利息累计2000元,他提交失业证明和收入中断材料后,银行审核通过后退还了80%的利息。
退息申请流程与注意事项
- 联系银行客服:明确表达退息诉求,了解所需材料;
- 提交书面申请:通过邮件或线下网点递交,附上证明材料(如病历、失业证明、银行流水等);
- 等待审核结果:一般15个工作日内银行会反馈;
- 争议解决:若银行拒绝,可向银监会12378热线投诉。
特别提醒:
- 保留沟通记录:所有与银行的通话、邮件均需留证;
- 警惕“代理退息”陷阱:市场上部分中介声称“包退息”,实则可能骗取手续费或泄露个人信息。
建议参考:逾期后如何最大限度减少损失?
- 优先协商还款计划:根据《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监督管理办法》第70条,可与银行达成个性化分期协议;
- 定期查询征信报告:确认逾期记录是否准确,避免“被逾期”;
- 理性消费,量入为出:新规是“救急不救穷”,长期依赖退息并不可行。
相关法条依据
- 《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监督管理办法》第七十条:
在特殊情况下,持卡人可与银行平等协商,达成个性化分期还款协议。 - 《关于进一步促进信用卡业务规范健康发展的通知》(银保监规〔2022〕13号):
明确要求银行不得滥用息费计收规则,需提供差异化利率方案。 - 《民法典》第六百七十六条:
借款人未按约定还款,需支付逾期利息,但不得超过国家有关规定。
小编总结:新规是“及时雨”,但绝非“免死金牌”
银监会此次退息新规,本质是平衡金融秩序与民生关怀,既保护持卡人合法权益,又遏制恶意逃废债行为,对于真正陷入困境的持卡人,这是一次减轻负担的机会;但对“以卡养卡”的投机者,仍需警惕风险累积。
信用卡是工具,不是“救命稻草”,合理规划财务、珍惜信用记录,才是应对逾期的根本之道。
仅供参考,具体政策以银行及监管部门解释为准,转发请注明出处,侵权必究!)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