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吓获取财物怎么量刑
一、恐吓获取财物怎么量刑
以恐吓手段向他人索要财务之举,不单违反了道德规范和人伦底线,更有可能触犯刑法中的敲诈勒索罪。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敲诈勒索公私财务达人民币二千元至五千元以上者,将面临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同时还需承担的刑事责任。
敲诈勒索罪,是指行为人为达到非法占有他人财产的目的,采用威胁或要挟等方式,强行索取公私财务的犯罪行为。
《》第二百七十四条
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敲诈勒索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二、恐吓过度会得什么病
过度恐吓可能引发多种身心疾病。从心理方面来看,可能导致以下病症:
一是焦虑症,长期处于被恐吓状态,会使人内心充满不安和恐惧,出现过度担忧、紧张情绪,难以自我调节,进而引发焦虑症。
二是创伤后应激障碍,若经历极其严重且持续的恐吓,会对心理造成严重创伤,可能在之后反复出现闪回、噩梦等症状,影响正常生活。
三是抑郁症,持续的恐吓可能使人产生无助感和绝望感,对生活失去兴趣,情绪低落,严重时发展为抑郁症。
从生理方面而言,过度恐吓还可能引发一些身体疾病。比如,会导致内分泌失调,影响激素分泌平衡,引发失眠、食欲不振等问题。还可能引起血压升高,长期处于应激状态下,血管收缩,血压波动,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总之,过度恐吓对身心健康危害极大。
三、恐吓构成犯罪吗
恐吓行为是否构成犯罪,需根据具体情况判断:
-若情节较轻,一般不构成犯罪。比如偶尔的言语威胁,未对他人生活、工作等造成实质性影响,可能仅作为治安案件处理。根据《》规定,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若情节严重,则可能构成犯罪。例如,多次通过打电话、发信息等方式对他人进行恐吓,严重干扰他人正常生活;或者以加害他人生命、身体、自由、名誉、财产等方式恐吓他人,造成他人精神失常、自杀等严重后果的,可能构成、敲诈勒索罪等。罪可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敲诈勒索罪根据数额及情节不同有不同量刑幅度。
以上是关于恐吓获取财物怎么量刑的相关回答,如您正遇到法律难题不知道怎么解决?或者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律师,请点击咨询按钮,可以根据你的大概情况为匹配到最合适的本地专业律师。
米律来源链接:https://www.237fa.com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