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纠纷报警能调节吗
劳动纠纷报警一般不调解。如果人身与财产受到严重的威胁时可以报警的,但劳动纠纷本身公安时不宜介入,因为公安机关不插手经济纠纷。遭遇劳动纠纷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仲裁不成才能起诉。
劳动纠纷是指在劳动关系中,因工资、工作时间、劳动条件、劳动保护、解除劳动合同等问题,发生的争议。
报警是指向公安机关报告违法犯罪行为的行为。在劳动纠纷中,如果当事人认为对方有违法行为,可以向公安机关报警。公安机关将会对报警人的情况进行调查,如果发现有违法行为,将会依法处理。
报警能够调节劳动纠纷的矛盾,如果当事人通过报警解决问题,可以保证自己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同时也可以维护社会的公共利益。
需要注意的是,报警解决劳动纠纷并不是唯一的解决方式。当事人也可以选择通过劳动仲裁、诉讼等方式来解决问题。但是,如果当事人选择报警解决问题,需要提供充分的证据,否则将会影响调解结果。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非法剥夺他人生命、健康或者财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较轻的,或者已经赔偿损失的,可以不予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警告;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可以处五百元以下罚款:(一)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二)捏造事实陷害他人,扰乱社会秩序的;(三)故意损毁、侵占、破坏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或者社会团体的财物的;(四)盗窃、抢夺、毁坏他人财物的;(五)故意损毁、污损公共场所或者其他公共设施的;(六)其他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