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中止还需要自首吗
一、犯罪中止还需要自首吗
犯罪中止后,自首并非必然要件,然而,自首可助减轻或免除刑罚。
犯罪中止是在犯罪进程中自行放弃或有效阻止犯罪结果的行为。
对这类行为,若未造成伤害,应免于惩罚(无害中止);如已生成损害,则刑罚减轻处理(有损中止)。
自首则是犯罪后自动向执法机关投案,如实地交代自身罪行的行为。
对于此类被告人,法律可酌情予以或免罪处理,尤其针对犯罪性质较为轻微者,甚至可能免予刑事处罚。
犯罪中止后,自首可作为减轻或免除刑罚的一个因素,但非其必备条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
第六十七条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
被采取强制措施的、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论。
犯罪嫌疑人虽不具有前两款规定的自首情节,但是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可以从轻处罚其如实供述自己罪行,避免特别严重后果发生的,可以减轻处罚。
第六十八条犯罪分子有揭发他人犯罪行为,查证属实的,或者提供重要线索,从而得以侦破其他案件等立功表现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重大立功表现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二、犯罪中止的特征是什么
犯罪中止的特点包括:
1.行为人有中止意图;
2.实际中止犯罪行为;
3.中止必须发生于犯罪过程;
4.阻止犯罪或避免危害结果,且要有效果。
刑事处罚方面则是:未损害者不罚;如已产生损失则减刑。
以上是犯罪中止还需要自首吗的相关回答,若您有相似法律问题,细节、证据不同,答案也会不同,建议咨询律师,仅需3~15分钟获得专业解答!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