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亲戚做担保却拒不还款?
在与亲戚之间的借贷关系中,由于信任和亲情的羁绊,可能会为亲戚提供担保,当亲戚无法偿还债务时,作为担保人,我们往往会陷入困境,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应当如何应对呢?
问题解答
作为担保人,我们需要清楚自己的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担保人需要承担连带责任,即借款人未能按时还款时,担保人有义务代为偿还,一旦借款人在约定的还款期限内未能履行还款义务,作为担保人的你就有义务按照合同约定进行还款。
在实际操作中,如果你已经尽力帮助借款人筹集资金但仍未成功,且借款人也明确表示无力偿还,那么可以考虑通过协商的方式来解决,双方可以商议延期还款或部分还款,并签署新的还款协议,也可以寻求专业法律咨询,了解自己是否有权撤销担保,或者是否还有其他可行的解决方案。
建议参考
1、及时沟通:第一时间主动与借款人沟通,了解其实际情况和还款计划。
2、寻求专业帮助:如果沟通无效,应及时联系律师,了解自己的权利和可能采取的法律行动。
3、记录证据:在与借款人沟通过程中,注意保留所有与还款相关的文件、邮件、短信等电子证据,这些将成为日后维权的重要依据。
4、谨慎处理担保责任:在未确认借款人有能力偿还之前,尽量不要擅自替借款人还款,以免增加自身风险。
相关法条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692条:“保证人与债权人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保证合同。”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693条:“主合同中的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当事人约定的实现债权的条件成就时,债权人可以请求保证人履行保证责任。”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694条:“保证合同的内容一般包括被保证的主债权种类、数额,债务人履行债务的期限,保证的方式、范围和期间等条款。”
小编总结
作为担保人,遇到亲戚不还钱的情况确实令人头疼,要确保自己的权益,了解并明确自己的法律地位;积极寻求各种途径解决问题,如沟通、协商或寻求法律援助;保留好所有相关证据,以便必要时进行法律维权,在整个过程中,保持理性、冷静和专业的态度是非常重要的。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