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期不还钱,利息到底怎么算?律师一文说清!
生活中遇到债务逾期的情况并不少见,但很多人对"逾期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一知半解,作为处理过上百起债务纠纷的律师,今天就用"说人话"的方式,带您彻底搞懂这个让债务人头疼、债权人困惑的问题。
法律对逾期利息的"双轨制"规定根据《民法典》和最高院司法解释,逾期利息的计算分为两种情况:
- 有书面约定:若借贷合同明确约定逾期利率,只要不超过"一年期LPR的4倍"(目前约14.8%),法院直接支持
- 无书面约定:统一按"同期LPR的1.5倍"计算(以2023年8月LPR3.55%为例,年息5.325%)
利息计算的"三要素公式"记住这个核心公式: 逾期利息=本金×利率×逾期天数÷360举个实例:张三欠款10万元,逾期200天,合同约定年利率12%,则需支付: 10万×12%×200÷360=6,666.67元
90%人忽略的"隐形起算日"关键细节:逾期利息从债务到期日的次日开始计算!比如约定2023年1月1日还款,则1月2日起算利息,若判决生效后仍不履行,还要叠加《民事诉讼法》规定的日万分之1.75的迟延履行金。
血泪教训:这些"坑"千万别踩
- 口头约定利率难举证,务必书面确认
- 利息总额不能超过本金(法律明文规定)
- 收款时优先抵扣本金原则
- 主张利息的诉讼时效是3年
最近代理的老李案件就是典型:因没约定书面利率,10万借款逾期3年,最终法院只支持了1.6万利息,远低于他主张的3.6万,这警示我们:合规约定就是保护权益!
【建议参考】
- 签订借款合同时务必明确约定逾期利率
- 保留所有还款凭证原件
- 超过1年未收回建议启动法律程序
- 收到法院文书后15日内务必回应
【相关法条】
- 《民法典》第676条:借款人未按期返还借款,应按约定或国家有关规定支付逾期利息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28条
- 《民事诉讼法》第260条:迟延履行金计算标准
【小编总结】 逾期利息不是"糊涂账",而是有法可循的精密计算,无论是债权人主张权利,还是债务人避免损失,都要牢记三个核心:书面约定要明确、计算标准要合规、诉讼时效要把握,建议遇到具体纠纷时,及时咨询专业律师进行个案分析——毕竟,法律保护的永远是"既懂规则又会用规则"的聪明人!
逾期不还钱,利息到底怎么算?律师一文说清!,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