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肇事逃逸如何定责
一、交通事故肇事逃逸如何定责
交通事故肇事逃逸,即行为人在发生交通事故后,有义务停止行驶车辆、保护事故现场、急救受伤人员、报警接受调查,却擅自离开事故现场的行为。
此种行为严重违反了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同时亦可能构成刑事违法犯罪行为。
在事故责任认定过程中,除了需要根据事故本身的情况来确定各方当事人的责任之外,还应当对于逃逸行为进行独立的评估和判断。
逃逸行为往往会被视为是一种加重责任的情节,因此,责任人将面临更加严厉的法律制裁。
另一方面,由于逃逸行为导致受害人无法及时获得救治,由此引发的损害结果,亦可由责任人承担相应的补充赔偿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百三十三条
发生交通事故后,造成人员伤亡或者财产重大损失,逃逸的,处三年以下或者;情节特别恶劣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条
发生交通事故的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停车,保护现场;造成人身伤亡的,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抢救受伤人员,并迅速报告执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
二、肇事逃逸吗
肇事逃逸已被视为一种极其重要而严重的违法行径,必将遭到法律机构严厉的惩处。
在我们伟大祖国中国,交通运输管理部门为严惩这类恶劣的行为已经制定出明确而细致的扣分政策。
若不幸发生交通事故,驾驶人员依法负有立即停车并采取必要措施的义务,这些措施包括但不限于报警、救助伤员等。
任何试图逃避责任的行为都将被视为违反此项规定,从而面临,其中最主要的惩罚方式便是扣除分数。
具体的扣分数量将根据事故的严重性以及逃逸行为的具体情节来决定。
更为严重的是,肇事逃逸可能会引发更加严重的后果,例如需要承担刑事责任。
驾驶员在遭遇事故之时必须严格遵守相关,切勿试图逃避责任。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