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驶电动车肇事逃逸怎么处理
一、驾驶电动车肇事逃逸怎么处理
请务必及时拨打报警电话:若您不幸遭遇电动自行车肇事逃逸之情形,作为受害方或者目击,您应当毫不犹豫地立刻拨打当地的110或122报警电话,向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如实报告事故的具体情况,包括但不限于事故发生的精确时间、地点以及逃逸车辆的显著特征、驾驶员的外貌特征等等重要信息。
尽力维护现场原状:在确保自身人身安全无虞的前提下,您应当尽可能地保持事故现场的原始状态,切勿擅自移动现场任何物品,以方便警方进行细致入微的勘查工作及证据的搜集整理。
积极提供相关证据:如有可能的话,作为受害方或者目击证人,您应当向警方提供现场的照片、视频监控录像、行车记录仪视频等确凿无疑的证据材料,协助警方缉拿逃逸者归案。
配合警方完成调查:受害方必须按照警方的要求接受问询,详尽清晰地阐述出整个事故过程以及个人相关信息,以便警方能够准确无误地进行事故责任的划分及后期赔偿事宜的处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十条
在道路上发生,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停车,保护现场;造成人身伤亡的,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抢救受伤人员,并迅速报告执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因抢救受伤人员变动现场的,应当标明位置。乘车人、过往车辆驾驶人、过往行人应当予以协助。
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未造成人身伤亡,当事人对事实及成因无争议的,可以即行撤离现场,恢复交通,自行协商处理损害赔偿事宜;不即行撤离现场的,应当迅速报告执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
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仅造成轻微财产损失,并且基本事实清楚的,当事人应当先撤离现场再进行协商处理。
二、交通法肇事逃逸怎么处理
轻微事故,并不构成犯罪: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相关规定,对于那些在引发交通事故后选择逃离现场、但尚未达到犯罪标准的行为,公安机关有权处以二百至两千元不等金额罚款,在必要情况下可以同时执行15日以下拘留。
此类情形中,驾驶员可能会被扣除12分,这意味着他的将会被暂时扣留。
重大事故,已经构成犯罪:倘若不幸发生重大交通事故,且已构成犯罪,即便肇事者并未选择逃跑,也仍需依照法律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届时,公安机关将有权吊销该驾驶员的机动车。
而如果当事人存在逃逸行为,公安机关除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外,还将对其终身禁止重新申领机动车驾驶证。
刑事责任方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百三十三条明确规定,凡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存在其他特别恶劣情节之驾驶人员,应处以三年以上七年以下,对于逃逸行为直接导致他人死亡的情况,则需判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行政与经济处罚部分:在某些情况下,保险可能会决定次年上调逃逸车辆的保费;此外,肇事者还有可能要承担所有的赔偿责任,除非有确切证据能够证明对方也存在过错,否则责任方是无法减轻或摆脱赔偿义务的。
法律程序方面:当案件出现后,警方会依法展开调查取证工作,锁定逃逸者及其身份信息,并进行有效抓捕。
一旦肇事者被归案,将面临严肃的司法审查,将根据事故所涉及的严重性及造成的损害程度,最终作出公正合理的判罚裁决。
三、会被起诉吗
若发生行为导致人身重伤乃至死亡,而且肇事司机为规避法律责任而弃车离去,那么此项行为便符合的规定。
在此种情况之下,检察机构将会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以追究肇事驾驶员的刑事责任。
依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及相应的司法解释,肇事驾驶员可能需面临三年以上、七年以下的有期徒刑;若是因逃逸行为致使人员死亡之责,刑期则有望更为严酷。
方面:对于已经引发交通事故但逃逸的行为,即便尚不构成犯罪,公安机关仍有权对此类肇事司机进行罚款(金额范围在200元到2000元之间),同时可判处15日以下的拘留处分。
除此之外,肇事驾驶员的驾照亦可能因此遭到吊销,且终身禁止再次申领。
至于部分:肇事逃逸的行为人必须负担起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用以补偿受害者所遭遇的财产损失。
即便是在刑事案件的审理阶段,受害者仍然能够提出附带,请求获得赔偿。
进一步说,除了前述的刑事责任与民事赔偿外,肇事逃逸驾驶员还将面临驾照被吊销的行政责罚,而且终身不得再度申领驾照。
诉讼程序上:受害者或者其代理律师在报案并确认肇事者身份之后,即可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申请赔偿款项。
如若涉嫌犯罪,此类案件将由检察机构或受委托的其他机构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
以上是关于驾驶电动车肇事逃逸怎么处理的相关回答,当前回复为大多数情况的参考答案,若未能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建议直接咨询律师,5分钟快速响应,问题解决率更高。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