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事逃逸什么处罚标准
一、肇事逃逸什么处罚标准
在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后逃离现场的行为,其法律后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逃逸行为将被认定为负有全责;其次,如若存在相关证据证实其他当事人亦存在过失行为,则有可能适当降低逃逸方的法律责任;最后,针对逃逸行为本身,但未达到犯罪程度的情况,将面临200至2000元不等的罚款,同时还可能被处以15天以内的。
而对于已经构成犯罪的逃逸行为,则应按照进行相应的刑事处罚。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六十一条
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承担全部责任:
(一)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后逃逸的;
(二)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的。
为逃避法律责任追究,当事人弃车逃逸以及潜逃藏匿的,如有证据证明其他当事人也有过错,可以适当减轻责任,但同时有证据证明逃逸当事人有第一款第二项情形的,不予减轻。
二、肇事逃逸和离开现场是一样吗
两者并非同一概念,当事人于发生后,倘若为规避潜在法律责任而主动远离事故现场并未积极开展救助伤员及财产保护工作;亦或未按照交通法规之规定,如向交通管理部门或公安机关报告事故详情以及在现场等待处理等行为,皆可被视为后逃逸。
若交通事故当事人因受伤需要紧急送往医院救治等特殊原因而暂时离开现场,但其并未及时申报案件信息,此时则不应纳入肇事逃逸范畴之中。
三、肇事逃逸车主怎么量刑的
凡触犯交通肇事罪并有逃逸情节者,将被处以三年至七年不等;若因逃逸而致他人死亡者,则将面临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之惩戒。
何为“”,即是指机动车驾驶员在遭遇交通事故时,不履行法定职责,擅离事故现场,导致交通事故所引发的民事、刑事、行政责任无法明确认定,其主要目的在于逃避、推卸应负的法律责任。
以上是关于肇事逃逸什么处罚标准的相关回答,如您正遇到法律难题不知道怎么解决?或者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律师,请点击咨询按钮,可以根据你的大概情况为匹配到最合适的本地专业律师。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