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方签订阴阳合同是否有法律问题
一、买方签订阴阳合同是否有法律问题
买卖双方当事人有时为了达到少缴税或者其他目的,往往签订两份合同。一份合同对内,是双方真实意思表示,是阴合同;一份合同对外,用于计税等用途,不是双方真实意思表示,是阳合同。
这两种合同中,一般阴合同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规定,是有效的,阳合同若为了逃税,则损害了国家利益,一般认定为无效。一般而言,阳合同认定为无效后,会产生补缴税款、罚款等行政责任,若情节严重,则可能构成,被追究刑事责任。
【法律依据】
《》第一百四十三条
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第二百零一条
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或者,并处;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扣缴义务人采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较大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对多次实施前两款行为,未经处理的,按照累计数额计算。
有第一款行为,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已受的,不予追究刑事责任;但是,五年内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以上行政处罚的除外。
二、和如何界定
合同纠纷和合同诈骗的界定主要在于行为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以下是合同纠纷和合同诈骗的界定:
的行为人通常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在签订或履行合同的过程中,使用欺骗手段,如虚构单位、冒用名义、伪造或变造票据、虚假的产权证明等,以骗取对方当事人的财物,并且这些行为通常与履行合同无关,而是为了长期占有他人财物。
合同纠纷的当事人则通常具有履行合同的意愿,尽管可能因客观原因或其他情况未能履行或完全履行合同,但主观上并不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这些当事人一般具有一定的履行能力、履行的诚意和积极行为,对待财物的态度通常是将财物用于合同约定事项或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中。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