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务可以做债务逾期吗?为什么企业离不开专业法律支持?
“公司债务逾期了,法务能直接处理吗?”这是许多企业主在面临资金压力时的第一反应,但事实上,法务的职责边界和法律效力往往被误解,今天我们就从实务角度拆解:法务到底能不能处理债务逾期?背后的法律逻辑又是什么?
法务的职能定位:风险防控≠债务催收
企业法务的核心职责是合同审核、合规管理、诉讼风险预判,以某建材公司为例,其法务发现供应商合同存在违约金漏洞后,及时修订条款,成功避免后期300万元违约损失,这说明法务的价值更多体现在“事前预防”,而非“事后追讨”。
《民法典》第509条明确规定:“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这意味着债务履行本质是合同双方的民事行为,法务作为企业雇员,只能通过发送《律师函》、协商还款方案等非强制手段介入。
债务逾期的三重法律解法
协商调解阶段
法务可依据《民事诉讼法》第122条,协助拟定《分期还款协议》,曾有位餐饮连锁店法务,通过设计“营业额挂钩还款比例”的创新条款,让供应商同意延期支付180万货款。司法救济阶段
当协商破裂时,必须由执业律师代理诉讼,某科技公司试图让法务直接起诉拖欠货款的客户,却因法务未取得律师执业资格,导致立案材料被法院退回。执行保障阶段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执行中财产调查若干问题的规定》,法务可配合律师梳理债务人财产线索,但冻结账户、拍卖资产等强制措施,必须由法院执行局实施。
企业必须警惕的三大误区
- 错把法务当催收:内部员工进行电话轰炸可能涉嫌《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2条“干扰他人正常生活”
- 私自扣留财物:扣押债务人设备可能构成《刑法》第238条“非法拘禁罪”
- 忽视诉讼时效:《民法典》第188条规定的3年诉讼时效,逾期将丧失胜诉权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