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签订劳动合同怎么确定劳动关系
一、没签订劳动合同怎么确定劳动关系
确定未签订劳动合同情况下的劳动关系,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工资支付记录。如银行工资发放明细、单位盖章的工资条等,能证明单位向劳动者支付报酬,是认定劳动关系的重要证据。
(二)工作证、服务证等证件。这些由单位发放,能显示劳动者身份及工作内容,表明劳动者与单位存在管理与被管理关系。
(三)考勤记录。单位的考勤表、打卡记录等,可反映劳动者的出勤情况,体现其受单位规章制度约束。
(四)同事证言。与劳动者在同一单位工作的同事,其证言能辅助证明劳动者在该单位工作的事实。
(五)单位为劳动者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这表明单位承认与劳动者存在劳动关系,并承担相应义务。
此外,用人单位的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以及其他能证明劳动者接受单位管理、从事单位安排工作的相关材料,也可作为确定劳动关系的依据。
二、退休职工返聘是否能再签劳动合同
退休职工返聘不能再签劳动合同,而应签订,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从法律规定来看,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而退休职工已依法享受待遇或领取,其主体身份不再符合意义上的劳动者资格。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并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人员,与用人单位之间的用工关系按劳务关系处理。
(二)从社会保险角度讲,退休职工已经无法再参加社会保险,而劳动合同中用人单位有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的法定义务。返聘的退休职工与用人单位之间不存在这种社会保险的法律关系,因此不适合签订劳动合同。
(三)在劳动权益保护方面,劳务合同与劳动合同有所不同。签订劳务合同后,双方的权利义务依据合同约定,在工作时间、劳动报酬、劳动保护等方面,可根据具体情况协商确定,更符合退休职工返聘这一特殊用工形式的实际需求。
三、员工入职后多长时间要签订劳动合同
员工入职后,用人单位应在一个月内与其签订劳动合同。具体规定及相关法律后果如下:
(一)法律明确要求,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二)若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这是对用人单位未按时签订劳动合同的一种惩罚性措施,旨在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三)若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
总之,用人单位应严格遵守法律规定,在员工入职一个月内签订劳动合同,避免因违法而承担不利的法律后果,劳动者也应关注自身权益,若遇到用人单位未按时签订合同的情况,可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以上是关于没签订劳动合同怎么确定劳动关系的相关回答,遇到相似问题不要慌,点击咨询快速找到专业、合适的律师,深度沟通法律需求,快速获得解答!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