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期间赠与财产,离婚后到底归谁?律师给出关键答案!
婚姻存续期间,夫妻之间或亲友赠与的财产,在离婚时常常成为争议焦点,父母为子女买房出资、一方赠送对方贵重首饰,或是亲友赠与的现金等,这些财产到底属于个人还是共同所有?关键要看赠与行为的性质、财产用途以及是否有明确约定。
根据司法实践,婚姻期间赠与的财产是否属于夫妻共同财产,主要取决于两点:一是赠与方是否明确表示赠与给某一方个人;二是财产是否用于夫妻共同生活,男方父母在婚后转账给男方并备注“仅赠与我儿子个人”,这笔钱通常会被认定为男方个人财产,反之,若赠与时未明确归属,且财产用于购置婚房、家庭开支等,则可能视为共同财产分割。
解决方案:如何避免离婚时赠与财产纠纷?
1、书面协议明确归属:无论是亲友还是夫妻间的赠与,尽量通过书面协议(如赠与合同、聊天记录等)注明财产归属,并保留转账凭证、发票等证据。
2、区分财产用途:若赠与财产用于个人消费(如女方用婚前存款购买自用奢侈品),建议单独管理账户,避免与共同财产混同。
3、公证或律师见证:大额赠与(如房产、股权)可通过公证或律师见证强化法律效力,降低争议风险。
**相关法条依据
1、《民法典》第1063条:明确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一方的财产为个人财产。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第32条:父母为子女购房出资,若未明确约定,婚后出资视为对夫妻双方的赠与;若明确赠与一方,则认定为个人财产。
婚姻期间赠与财产的归属,核心在于“约定优先,用途次之”。 无论是接受赠与的一方,还是赠与财产的亲友,都应提前通过书面或证据固定真实意图,离婚时若因此产生纠纷,需结合法律规定、证据链及财产实际用途综合判断。法律保护的不是感情,而是清晰的权利边界。 提前规划,才能最大限度保障自身权益。
婚姻期间赠与财产,离婚后到底归谁?律师给出关键答案!,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