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暴离婚时,财产分割真的会偏向受害者吗?
近年来,家庭暴力问题引发广泛关注,许多受害者在离婚时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就是:遭遇家暴后,民法典是否会在财产分割上给予倾斜保护?答案是肯定的,根据我国《民法典》的规定,家庭暴力不仅是违法行为,还会直接影响离婚时的财产分配结果,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并在财产分割中占据更有利地位。
民法典如何界定家暴对财产分割的影响?
《民法典》第1042条明确禁止家庭暴力,第1091条则规定,因家暴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这意味着,受害者在离婚时不仅能主张精神损害赔偿,法院还可根据家暴情节的严重性,对施暴方少分甚至不分财产,若一方因长期家暴导致婚姻破裂,法院可能将共同财产的60%至70%分配给受害者,同时要求施暴方额外支付赔偿金。
受害者需提供充分证据,如报警记录、医疗证明、证人证言或妇联介入记录,才能有效主张权利,实践中,许多受害者因证据不足导致诉求未被支持,因此及时保留证据至关重要。
解决方案:如何争取财产分割的公平性?
1、第一时间固定证据:遭遇家暴后立即报警并就医,留存伤情照片、诊断证明;通过社区、单位或亲友获取证人证言。
2、提起离婚诉讼时明确诉求:在起诉书中列明家暴事实,要求多分财产及损害赔偿,并引用《民法典》第1091条作为依据。
3、申请财产保全:若担心对方转移财产,可向法院申请冻结共同财产账户或查封房产(依据《民法典》第1092条)。
**相关法条
《民法典》第1042条:禁止家庭暴力,禁止家庭成员间的虐待和遗弃。
《民法典》第1091条:因家暴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
《民法典》第1087条:离婚时财产分割以照顾无过错方权益为原则。
《民法典》第1092条:一方隐藏、转移共同财产的,可少分或不分财产。
家暴不是家务事,而是法律明确禁止的违法行为。《民法典》通过财产分割的倾斜性规定,为受害者提供了实质性的保护,但需注意,法律保护建立在证据充分的基础上,受害者应尽早采取行动,避免因举证不足而陷入被动,社会应加强对家暴的干预机制,让更多受害者敢于站出来维护权益。法律永远是弱者最坚实的后盾。
家暴离婚时,财产分割真的会偏向受害者吗?,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