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批捕的法定情形主要是怎样的,具体的法律规定是什么
一、不批捕的法定情形主要是怎样的,具体的法律规定是什么
对于不予批准逮捕的决策,大致可以归为两大部分:其中之一便是因犯罪嫌疑人不具备犯罪事实且行为未达到犯罪标准而做出的裁定,以及在法律规定的情况下,若犯罪嫌疑人不被追究刑事责任也将进行不予批准逮捕的处理;另一部分则是鉴于调查案件时存在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情况,有必要开展补充侦查工作,而在这过程中犯罪嫌疑人并无明显的社会危害性,因此可以考虑采用或等相关措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十一条
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审尚不足以防止发生下列社会危险性的,应当予以逮捕:
(一)可能实施新的犯罪的;
(二)有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或者社会秩序的现实危险的;
(三)可能毁灭、伪造证据,干扰作证或者串供的;
(四)可能对被害人、举报人、控告人实施打击报复的;
(五)企图自杀或者逃跑的。批准或者决定逮捕,应当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涉嫌犯罪的性质、情节,认罪认罚等情况,作为是否可能发生社会危险性的考虑因素。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十年以上刑罚的,或者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曾经故意犯罪或者身份不明的,应当予以逮捕。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违反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规定,情节严重的,可以予以逮捕。
二、批捕之后还是被看守所
嫌疑犯被逮捕之后,他们就要在看守所里待着了,等着发落。
说到逮捕,就是案子到了检察院这里,人家审核过觉得这人有罪,就会给他们来个批捕,这个就是个强制性的法律程序。
逮捕之后的事情,一般来说,检察院要在两个月内把案子送到去,或者退回到公安局那边再调查一下,补充调查最多只能进行两次,如果超过两次还没能送上去的话,那就得改变一下强制措施,把逮捕给撤掉。
三、案件和解没批捕是什么情形,最新的规定是什么
案件和解未被批准逮捕是怎么回事儿,有什么新的规定吗.
第一类,他们可能是初犯,因为主观意识较弱;或是预备犯,或是中止犯;又或许是,或者是避险过当。
其次,那些在犯罪活动中主动充当从犯或者是胁从犯的人,以及在作案后选择,并且积极地配合调查或者有立功表现,同时也愿意归还赃物、赔偿损失的人,也是值得考虑的对象。
对于那些因为而陷入困境的人们,如果能够表现出深深的忏悔,以及有效地控制损失、甚至积极地赔偿受害者的损失,那么他们也有可能得到宽大处理。
最后,如果犯罪嫌疑人与受害者双方都能按照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达成和解协议,而且经过审查,发现这个和解是出于自愿、合法的,并且已经得到了执行或者提供了担保,那么这些人都可以成为宽大处理的候选人。
以上是关于不批捕的法定情形主要是怎样的,具体的法律规定是什么的相关回答,若您有相似法律问题,细节、证据不同,答案也会不同,建议咨询律师,仅需3~15分钟获得专业解答!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