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是五险两金吗?揭秘体制内员工的真实福利!
“事业单位到底有没有五险两金?”这是许多求职者或体制内新人常问的问题,网上信息鱼龙混杂,有人说是“五险一金”,有人说是“五险两金”,还有人认为事业单位福利更特殊。今天咱们就掰开揉碎,从法律和政策层面,彻底讲清楚事业单位的社保和福利真相!
**事业单位的“五险”是标配吗?
根据《社会保险法》规定,事业单位必须为职工缴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即“五险”),这一点与企业职工完全一致,属于法定义务,无论是公立学校、医院,还是科研院所,只要签订正式劳动合同,单位就必须缴纳五险。
但需要注意的是,部分事业单位的非编制人员(如劳务派遣或临时工)可能存在漏缴或低基数缴纳的情况。入职时务必确认劳动合同中的社保条款,并定期查询缴费记录。
“两金”到底是什么?事业单位真有吗?
“五险两金”中的“两金”,通常指住房公积金和职业年金(或企业年金)。
1、住房公积金:事业单位必须为职工缴纳,比例一般为个人和单位各5%-12%(各地政策不同),月薪1万元,个人和单位每月各缴1000元,公积金账户每月入账2000元。
2、职业年金:这是事业单位的“隐藏福利”!根据2014年《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办法》,事业单位必须为在编员工建立职业年金,单位缴8%,个人缴4%,退休后可一次性或按月领取,相当于“补充养老金”。
而企业年金则是企业自愿建立的,多数私企并不提供。事业单位的“两金”实际是“公积金+职业年金”,与企业常见的“五险一金”有明显区别。
建议参考:如何确认自己的社保权益?
1、查工资条:重点看“代扣代缴”栏目,确认五险两金是否齐全。
2、登录政务平台:通过支付宝“市民中心”或当地社保局官网查询缴费明细。
3、问人事部门:职业年金的缴费比例和归属规则(如离职后能否转移)。
4、签合同注意:非编制人员需明确社保缴纳主体(事业单位或第三方公司)。
**相关法条依据
1、《社会保险法》第10条、23条、44条、53条:明确五险的强制性。
2、《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第13条:单位须为职工缴存公积金。
3、《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办法》第4条:职业年金由单位与个人共同缴纳。
事业单位的社保福利可总结为:“五险是底线,两金是亮点”,与普通企业相比,最大的优势在于职业年金的强制性和稳定性,相当于为退休生活“加码”,但也要注意,非编制人员的待遇可能与在编人员存在差异。无论是否在体制内,主动了解社保权益、定期核查缴费记录,才是对自己未来负责的态度!
如果你身边有人准备考编或刚进事业单位,不妨转发这篇文章,帮他们避开社保盲区!
事业单位是五险两金吗?揭秘体制内员工的真实福利!,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