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催收通知书就是诈骗?律师教你识破假通知套路!
"突然收到一份债务逾期催收通知书,说我欠了某平台3万元,可我从没借过这笔钱!"最近接到多起类似咨询,当事人因收到"假催收通知"陷入恐慌。这类新型诈骗究竟如何运作?普通人该如何分辨真假、保护权益?作为执业十余年的债务纠纷律师,今天为你深度剖析背后的法律陷阱。
一、真假催收通知书的"四大核心差异"
真正的债务逾期催收通知书必须具备以下特征:
1、明确标注债权人全称、经营许可证编号及公章(如银行/持牌金融机构);
2、详细列明借款合同编号、逾期本金及利息计算方式;
3、告知法律救济途径(如协商还款、异议申诉流程);
4、不会要求向私人账户转账或缴纳"解冻金"。
而诈骗通知书往往存在以下破绽:
- 用模糊的"XX金融中心""法务部"等虚构机构名称
- 刻意夸大"24小时内不还款将起诉"等恐吓性表述
- 提供非对公账户收款(如个人微信/支付宝)
- 通过非官方渠道发送(如短信链接、社交软件)
典型案例:2023年杭州某市民收到"某消费金融公司"催收函,要求向个人账户转账2.8万元"结清欠款",后经核实为诈骗分子伪造公章实施的电信诈骗。
二、遭遇可疑通知的"三步紧急应对法"
1、溯源查证
立即通过官方客服(如银行953号段)、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核实发函单位资质,要求对方提供加盖公章的债权转让证明及原始借款合同**。
2、证据固化
对收到的短信、邮件、纸质函件进行截图/拍照,保留通话录音。特别注意保存对方提供的银行账户、联系人员信息,这些将成为报案关键证据。
3、法律反制
依据《刑法》第266条,伪造公章制作虚假催收文书已涉嫌诈骗罪,可向公安机关报案;同时根据《民法典》第1032条,遭遇恶意骚扰可主张人格权侵害赔偿。
律师特别提醒(建议收藏)
银行/正规网贷平台绝不会要求提供短信验证码
所有债务纠纷都应通过法院裁判文书确认(可登录中国裁判文书网验证)
收到"诉前调解通知"先拨打12368法院服务热线核实
个人征信异议申诉请认准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官网地址:www.pbccrc.org.cn)
相关法律依据
1、《刑法》第280条:伪造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印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
2、《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第25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获取、出售、提供公民个人信息。
3、《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监督管理办法》第68条:催收过程不得采用恐吓、侮辱性语言。
债务催收本是正常的法律程序,但被不法分子异化为敛财工具。记住三个原则:核实身份要较真、转账汇款需谨慎、法律维权要及时,如果遭遇疑似诈骗催收,请立即联系专业律师出具《律师函》进行权利声明,必要时通过刑事报案维护合法权益,您还遇到过哪些新型催收骗局?欢迎留言讨论,让更多人远离陷阱!
收到催收通知书就是诈骗?律师教你识破假通知套路!,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