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必须缴纳的五险究竟是哪些?少了哪种可能吃大亏?
“入职时公司说交五险,但工资条上扣的钱好像不太对?”“五险到底是哪五种保险?少交一种会怎样?”这些问题困扰着许多职场新人甚至老员工,今天我们就从法律和实操层面,揭开“五险”的神秘面纱。
一、五险的“真面目”:法律强制缴纳的五大保障
根据《社会保险法》第十条、二十三条、四十四条等规定,用人单位必须为员工缴纳以下五种社会保险:
1、养老保险:个人缴纳8%+单位16%,累计缴满15年可享退休金。
2、医疗保险:个人2%+单位8%,覆盖门诊、住院及部分药品费用。
3、失业保险:个人0.5%+单位0.5%,非自愿失业时可申领补助。
4、工伤保险:单位全额承担0.2%-1.9%,覆盖工伤医疗、伤残补助等。
5、生育保险:单位承担0.8%,涵盖产假工资、生育医疗费。
特别注意:2020年起生育保险已并入医保体系,但保障内容不变,缴费仍由单位承担。(《关于全面推进生育保险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合并实施的意见》)
二、企业少缴漏缴的三大“隐蔽套路”
1、基数陷阱:按最低基数而非实际工资缴纳,直接影响养老金和医保报销额度。
2、拆分工资:将部分薪资列为“补贴”逃避缴费基数,涉嫌违法(《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第十二条)。
3、试用期不缴:入职首日即应参保,所谓“转正后补缴”属违规操作。
真实案例:2023年上海某科技公司因按60%基数缴纳社保,被责令补缴差额并支付员工经济补偿金。
三、职场人必知的维权指南
1、自查三步骤:
- 登录【当地人社局官网】查询缴费明细
- 核对工资条扣除金额是否匹配
- 留存劳动合同、工资流水等证据
2、维权途径:
- 向社保稽核部门投诉(时效2年)
- 申请劳动仲裁主张经济补偿
- 涉嫌犯罪的移送公安机关(《刑法》第二百七十六条之一)
建议参考:每月收到工资条后,立即核对养老、医疗个人扣款是否等于工资的10.5%(8%+2%+0.5%),若比例异常需及时申诉。
附:核心法律依据
1、《社会保险法》第五十八条:用人单位应自用工之日起30日内办理社保登记
2、《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未依法缴纳社保的,劳动者可解除合同并索偿
3、《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第十三条:逾期不缴的加收0.05%/日滞纳金
五险不仅是法律赋予劳动者的基本保障权利,更是抵御风险的“人生防护网”。养老保险决定晚年生活质量,医疗保险兜底健康危机,工伤保险化解职业伤害,失业保险提供过渡支持,生育保险守护家庭生育权益,建议每位职场人定期核查缴费记录,遇到权益受损时,保存工资流水、考勤记录等关键证据,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毕竟,社保账户里的每一分钱,都在为你的未来人生投票。
公司必须缴纳的五险究竟是哪些?少了哪种可能吃大亏?,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