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伤残鉴定等级标准是什么?看完这篇你就懂了!
生活中,意外事故或工伤导致的伤残问题常让人手足无措,无论是索赔、维权还是申请社会保障,伤残鉴定等级都是关键依据,但很多人对2020年伤残鉴定等级标准一知半解,甚至因此错失合法权益,我们就用大白话讲清楚这件事!
**伤残鉴定等级如何划分?
根据《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2017年实施,2020年沿用),伤残等级共分十级,一级最重,十级最轻,鉴定标准主要围绕身体功能丧失程度、生活自理能力影响以及社会活动参与限制三大维度综合判定。
一级伤残:完全丧失劳动能力,需终身依赖他人护理(如植物人状态);
五级伤残:部分器官缺损或功能障碍,需医疗依赖(如单侧眼球缺失);
十级伤残:日常活动能力部分受限,但能自主生活(如手指骨折愈合后活动受限)。
核心逻辑是:伤残等级越高,赔偿金额或社会保障力度越大,鉴定结果直接影响受害者的实际权益。
**鉴定流程是怎样的?
1、申请阶段:伤者需在治疗终结或病情稳定后(通常为事故后3-6个月),向司法鉴定机构或有资质的医院提交申请。
2、材料准备:需提供身份证、病历记录、影像报告等医疗证明,以及事故责任认定书(如交通事故)。
3、现场鉴定:由法医或专业医师检查身体功能,必要时辅助仪器检测。
4、出具报告:鉴定机构在30日内出具《伤残等级鉴定意见书》,并加盖公章。
特别注意:若对结果有异议,可在15日内申请重新鉴定!
**法律依据与赔偿标准
根据《民法典》第1179条,伤残赔偿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残疾赔偿金等,以2020年标准为例:
残疾赔偿金= 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20年 × 伤残系数(一级100%,二级90%……十级10%)。
精神损害赔偿:通常按伤残等级酌定,十级约5000-10000元,逐级递增。
某地城镇居民年收入为5万元,十级伤残的赔偿金为:5万×20年×10% = 10万元(不含其他费用)。
**建议参考:这3点千万别忽略!
1、及时申请鉴定:拖延可能导致伤情恢复,影响鉴定结果准确性。
2、选择权威机构:优先选择法院认可的鉴定机构,避免“无效鉴定”。
3、保留完整证据:医疗记录、事故证明等务必留存原件,复印件可能不被采纳。
**相关法条速查
1、《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2017年1月1日实施)
2、《民法典》第1179条、第1183条(人身损害赔偿与精神损害赔偿)
3、《工伤保险条例》第22条(工伤伤残鉴定标准)
伤残鉴定等级直接关系“赔多少钱”和“享多少保障”,但很多人因流程不熟或标准模糊而吃亏。早鉴定、选对机构、备齐材料是三大核心原则,如果涉及复杂纠纷,建议委托专业律师介入,避免被对方“钻空子”,毕竟,法律保护的是“懂法的人”!
2020年伤残鉴定等级标准是什么?看完这篇你就懂了!,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