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离婚时能把财产直接赠予未成年子女吗?最高法院这样说
离婚不仅是情感的解体,更牵涉复杂的财产分割问题,不少夫妻在离婚协议中约定将部分财产直接赠与未成年子女,但这一做法合法吗?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夫妻离婚时将财产赠与未成年子女的意见》中明确指出,父母在离婚时有权将共有财产赠与子女,但需以保障子女合法权益为前提,避免因财产争议影响未成年人的成长。
核心矛盾:赠与背后的法律风险
现实中,父母常以"赠与子女"为名,试图规避财产分割矛盾,但若赠与行为导致子女财产权益受损,或存在恶意转移财产嫌疑,法院可依法撤销相关条款,一方将房产赠与子女却拒绝配合过户,或利用子女名义隐匿夫妻共同财产,这类行为均可能被认定为无效。
三步解决方案
1、明确赠与条款法律效力
离婚协议须载明财产赠与的具体方式、时间节点及执行主体,建议注明"本条款不可撤销",如涉及不动产,需同步办理产权变更登记。
2、公证+律师见证双重保障
根据《公证法》第36条,经公证的赠与合同具有强制执行力,同时聘请婚姻家事律师起草条款,确保符合《民法典》第35条关于监护人职责的规定。
3、建立财产监管机制
对于大额财产,可设立信托或指定第三方监管人,定期向法院提交财产使用报告,防止父母擅自处分子女财产。
相关法律依据
- 《民法典》第1084条:离婚后父母对子女仍有抚养、教育、保护的权利义务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第70条:赠与子女的财产不可作为夫妻共同债务执行标的
-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16条:不得以抢夺、隐匿方式争夺子女抚养权变相处置财产
律师视角深度解读
最高法院意见的核心在于"儿童利益最大化原则",实践中需注意三个关键点:
1、赠与财产范围应限于夫妻共同财产,不得损害债权人合法权益
2、未成年子女超过日常生活所需的大额财产,必须建立专项管理机制
3、若父母离婚后重组家庭,原赠与财产不得纳入新家庭共同财产范围
特别提醒:2023年北京某案例中,夫妻将价值800万的商铺赠与8岁女儿,但未办理过户,离婚后父亲擅自出租商铺,法院最终判决父亲赔偿女儿租金收益126万元,这警示我们:财产赠与必须完成法律意义上的权属转移。
离婚财产处置绝非简单的"分家"游戏,最高法院意见实质上构建了"子女财产防火墙",既允许父母通过赠与表达对子女的关爱,又通过法律制度防止成年人的博弈伤害未成年人权益,建议离婚双方在专业律师指导下,建立"财产赠与+监管执行+定期审查"的全流程方案,让每一份爱意都经得起法律检验。
夫妻离婚时能把财产直接赠予未成年子女吗?最高法院这样说,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