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拖欠工资还没签合同?打工人能拿双倍赔偿吗?
"上个月工资还没发,合同也没签,老板说公司困难要缓缓。"在律所接待的咨询中,这类求助几乎每天都会出现,很多劳动者都疑惑:没签合同又遭遇欠薪,法律真的能支持双倍赔偿吗?
一、法律这把"双刃剑"究竟怎么用?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82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工资,这意味着即便没签合同,只要存在事实劳动关系,劳动者就有权主张双倍工资差额。
但要注意的是,双倍工资赔偿与拖欠工资属于两个独立诉求,实务中常出现两种维权方向:
1、针对未签合同的11个月双倍工资差额(最多可主张11个月)
2、针对拖欠工资的经济补偿(可主张应付工资+25%经济补偿金)
关键点在于:主张双倍赔偿需在仲裁时效内(通常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一年),笔者曾代理某电商公司程序员维权案,成功追回未签合同的双倍工资差额9.2万元,正是抓住了入职第13个月提起仲裁的时间节点。
二、欠薪维权必须掌握的"三板斧"
1、劳动关系证明:工资转账记录、考勤表、工作证、工作群聊天记录等
2、欠薪证据链:催要工资的录音、微信记录、银行流水缺额比对
3、维权时效卡点:建议在欠薪发生后30日内立即主张权利
某餐饮企业服务员小张的案例值得借鉴:通过调取门店监控录像中自己穿工装工作的视频,配合店长微信安排工作的记录,在未签合同情况下成功确认劳动关系,最终获得双倍工资赔偿+拖欠工资合计6.8万元。
三、给劳动者的实用建议
1、入职30天内必须签合同(法律规定的最长期限)
2、每月核对工资条,发现异常立即书面提出异议
3、收集电子证据要公证,防止企业删除工作群记录
4、优先选择劳动监察投诉(处理周期比仲裁快)
相关法条精要
- 《劳动合同法》第10条、第82条(书面合同与双倍工资)
- 《劳动法》第50条(工资支付规定)
- 《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7条(工资支付周期)
-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27条(仲裁时效)
没签合同不是企业的"免死金牌",反而是劳动者的"索赔利器",但维权要注意策略:①先通过劳动监察追讨欠薪;②同时主张未签合同的双倍工资;③收集证据时注重"三性"(真实性、关联性、合法性)。法律不会保护躺在权利上睡觉的人,遇到侵权要主动出击,建议在权益受损3个月内启动法律程序,避免超过仲裁时效。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