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到账就完事了?个人所得税到底怎么交才合法?
每个月工资到账后,很多人以为“钱到手就万事大吉”,却忽略了纳税是公民的法定义务,无论是工薪族、自由职业者,还是企业经营者,都需要依法履行纳税责任,但现实中,很多人对“怎么交税”一知半解:税是怎么计算的?哪些收入需要申报?不交税会有什么后果?
**一、纳税流程中的常见误区
1、工资到账≠纳税完成:很多上班族认为公司代扣个税后,自己无需再操作。年度综合所得超过12万元,或存在多份收入、年终奖单独计税等情况时,仍需在次年进行汇算清缴。
2、“零申报”也有风险:部分自由职业者误以为“没收入就不用申报”,但若平台已代缴税款或存在劳务报酬,仍需主动完成申报流程。
3、专项附加扣除漏填:子女教育、房贷利息等专项附加扣除能大幅降低税负,但许多人因不了解政策而错过减税机会。
**解决方案:三步搞定合法纳税
1、下载“个人所得税”App:实名注册后,绑定银行卡并完善个人信息。
2、核对收入与扣除项:每年3月1日至6月30日,登录App查看全年综合所得,补填专项附加扣除(如赡养老人、继续教育等)。
3、申报并补缴/退税:系统自动计算应缴税额,若预缴税款多于实际应缴,可申请退税;反之则需补缴差额(需在6月30日前完成)。
**相关法条支持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九条:纳税人取得综合所得需办理汇算清缴的,应当在次年3月1日至6月30日内完成。
第十条:纳税人未按期办理纳税申报的,税务机关可处不缴或少缴税款50%以上5倍以下罚款。
依法纳税不仅是义务,更是守护个人信用的关键,通过“个人所得税”App,普通人也能轻松完成申报流程,需特别注意:
专项附加扣除每年可更新,及时填报能省下“冤枉钱”;
年终奖单独计税政策延续至2023年底,符合条件者可选择更优惠的计税方式;
逾期申报将影响征信,甚至面临罚款,千万别因小失大!
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合法纳税才能安心享受公共服务。 如果仍有疑问,建议咨询当地税务局或专业财税机构,避免因操作失误引发法律风险。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