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额不是唯一标准!
“老板拖欠我3万工资,能让他坐牢吗?”这是许多农民工遭遇欠薪时的第一反应,近年来,农民工讨薪难问题备受关注,但究竟拖欠多少钱才会触发刑事责任?很多人误以为金额是唯一标准,其实法律的规定远比这复杂。
一、判刑标准:金额只是“门槛”,情节才是关键
根据《刑法》第276条之一“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拖欠农民工工资是否构成犯罪,需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1、拖欠金额达到“数额较大”:目前全国无统一标准,但多数省份以“拖欠三个月工资”或“金额超5万元”作为参考线;
2、经政府责令支付仍拒不履行:劳动部门介入后,若用人单位仍转移财产、逃匿或明确拒绝支付,才可能被追责。
但需注意,即使金额未达标准,若欠薪引发工人自杀、群体事件等严重后果,也可能直接追究刑事责任,某包工头拖欠2万元工资,导致工人家庭无力支付医疗费而跳楼,最终被判刑1年。
二、农民工如何高效维权?3个关键动作
1、保留证据链:劳动合同、考勤记录、工资欠条、聊天记录等,务必拍照或复印留存;
2、30天内投诉:向用工所在地劳动监察大队提交书面投诉(超2年可能不予受理);
3、申请法律援助:拨打12348法律援助热线,或通过工会、司法局申请免费律师支持。
特别注意:若老板用“打白条”“口头承诺”拖延,立刻要求其书面确认欠款金额及时间,否则后续举证难度倍增。
**相关法条参考
1、《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第16条:用人单位须以货币形式按月足额支付工资;
2、《刑法》第276条之一: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最高可判7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明确“造成严重后果”包括致人伤残、死亡或引发群体性事件等情形。
拖欠农民工工资的刑事追责,绝非简单的“数字游戏”,金额是基础,但用人单位的恶意程度、社会危害性才是量刑核心,农民工兄弟需牢记:维权要快、证据要全、态度要硬!法律不会纵容“老赖”,但也不会支持盲目闹事,理性维权,才能让血汗钱早日回家。
一句话提醒:老板的一句“再等等”,可能是拖垮一个家庭的开始;你的一次果断投诉,却是守护公平的起点。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