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欠工资超5000元真要坐牢?律师教你如何维权
“辛辛苦苦干了大半年,老板却找借口不发工资,我该怎么办?”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职场上演,许多人不知道的是,如果拖欠工资金额超过5000元,企业主可能面临刑事责任!今天就从法律角度揭开这一维权盲区。
一、拖欠工资不是“小事”,法律红线已明确划定
根据《刑法》第276条之一“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规定,用人单位若拖欠单名劳动者三个月以上且金额超过5000元,或拖欠十人以上且总额超过3万元,经政府责令支付仍不履行的,责任人最高可判7年有期徒刑,这条法律在2011年刑法修正案中首次明确,彻底改变了以往“欠薪只是民事纠纷”的认知。
某地法院曾审理过一起典型案例:某服装厂老板张某拖欠32名工人工资总计41万元,在劳动监察部门下达整改通知后仍转移财产逃避责任,最终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6个月,并处罚金5万元。这给所有企业主敲响了警钟——拖欠工资已不仅是道德问题,更是刑事犯罪。
二、劳动者如何有效维权?三步走策略
1、保存完整证据链
务必保留劳动合同、考勤记录、工资条、催讨记录(微信/短信)等,建议每月要求单位书面确认工资发放情况,必要时可录音取证。
2、行政投诉+刑事报案双管齐下
先向当地劳动监察大队投诉,取得《责令支付通知书》;若单位在指定期限内仍未支付,立即持通知书到公安机关报案。注意:刑事立案必须经过“政府责令支付”的前置程序。
3、申请财产保全
为防止企业转移财产,可在起诉时同步申请冻结对方账户,某农民工群体通过此法成功追回被拖欠的78万元工资,耗时仅45天。
**建议参考流程
- 第1-15天:收集证据并发送书面催告
- 第16-30天:向劳动监察部门提交投诉材料
- 第31-45天:持《责令支付书》向公安机关报案
- 第46天起:同步提起民事诉讼索赔赔偿金
**相关法律依据
1、《刑法》第276条之一
“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数额较大,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第16条
“用人单位拖欠农民工工资的,应当依法予以清偿;逾期不支付的,按应付金额50%以上100%以下标准加付赔偿金。”
职场维权不是“忍气吞声”,而是法律赋予的权利,对于5000元以上的欠薪,劳动者完全可以通过刑事手段施压,建议企业主建立工资支付预警机制,比如设立专用账户、购买雇主责任险等。善待员工才是企业长久发展的基石,漠视法律终将付出惨痛代价,如果你正在遭遇欠薪困扰,不妨今天就开始整理证据,法律永远站在正义的一方!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