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小额信贷到期还不上怎么办?这3种方法能避免失信危机!
"王大姐家去年养鸡场遭了鸡瘟,眼看扶贫贷款月底到期,全家人急得睡不着觉。"类似的情况在农村地区并不少见,扶贫小额信贷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截至2023年末全国累计发放超8900亿元,但随着贷款陆续到期,如何妥善处置到期债务成为新的民生课题。
一、三种典型情形处置方案
情形1:具备还款能力但疏忽处理
部分农户因忙于农事忘记还款日期,这种情况最易补救,建议立即联系承贷银行办理柜台还款或手机银行转账,多数农商行设有3天宽限期,切记不要轻信"代还中介",去年广西某县就发生过村民被收取高额手续费骗局。
情形2:暂时性资金周转困难
受农产品价格波动或自然灾害影响,可申请展期或续贷,根据银保监办发[2021]10号文,对仍有发展意愿的借款人,银行应通过"无还本续贷"等方式支持,云南某茶农通过"贷款重组"将5万元债务转为3年期分期,成功保住茶园经营权。
情形3:完全丧失偿还能力
因重大疾病等不可抗力导致无力偿还,需及时申请债务核销,但需注意:核销不等于免责,必须经过严格审核,贵州某贫困户因脑瘤治疗支出,经村委会证明、银行调查后获准核销,但需签署《债务豁免承诺书》。
二、实操建议工具箱
1、提前90天预警机制:建立还款日历,在手机设置三重提醒(短信+APP通知+家人提醒)
2、债务协商话术模板:"张主任,我家今年花椒收成只有预期三成,想申请展期6个月,这是合作社的产量证明..."
3、政策工具包活用:关注县级乡村振兴局每月发布的《金融帮扶动态》,掌握最新贴息政策
三、法律依据速查表
1、《民法典》第678条:借款人可申请展期,贷款人同意的可延期
2、《关于深入扎实做好过渡期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工作的通知》(银保监发[2021]6号)第四条:建立风险补偿机制
3、《金融企业呆账核销管理办法》2023版:明确因病致贫等5类核销情形
小编总结:扶贫信贷到期处置如同"金融体检",早发现、早沟通、早处置是黄金法则,记住两个关键数字:逾期90天将进入征信黑名单,提前60天协商成功率提高75%,与其"躲债"不如"谈债",用合法渠道化解债务危机才是正途。
(数据来源:2023年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报告)
(案例注:文中人物均为化名,情节已做隐私处理)
转发提醒:如果您身边有面临类似困境的乡亲,请转发这篇实用指南,乡村振兴路上,不让任何人因"金融感冒"掉队!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