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款拖欠不还,最新逾期利息到底怎么算?
"张总,这批货的尾款已经拖了半年,您看什么时候能结清?"这样的对话在商业往来中屡见不鲜,当货款遭遇拖欠时,逾期利息的计算标准往往成为买卖双方争议的焦点,根据2023年最新司法解释,逾期利息的认定已出现重大调整,值得每位经商人士重点关注。
一、法定利息与约定利息的"双轨制"
根据《民法典》第六百七十六条规定,合同未约定逾期利息时,按同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计算,而根据最高法《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五条,有明确约定的情况下,年利率最高不得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LPR的4倍,以2023年8月公布的1年期LPR3.45%为例,法定上限即为13.8%。
二、实务中的三大争议焦点
1、起算时间认定:自合同约定付款日的次日开始计算,但需注意保留书面催告证据。
2、分段计算规则:若遇LPR调整,应按不同时段对应利率分别计算。
3、违约金叠加问题:逾期利息与违约金合计不得超过LPR四倍,超额部分法院不予支持。
三、最新司法案例启示
2023年浙江某建材买卖合同纠纷案中,法院明确:即使合同约定"日千分之一"违约金(折合年利率36%),也仅支持按LPR四倍(13.8%)计算,该判决释放强烈信号——企业需及时更新合同条款。
建议参考:
1、签订合同时务必明确约定逾期利息计算方式
2、每季度核查最新LPR数据
3、逾期三个月内必须发送书面催告函
4、建立应收账款动态管理台账
相关法条:
1、《民法典》第676条:借款人未按约定期限返还借款的,应当按照约定或国家有关规定支付逾期利息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25条: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合同约定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但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四倍的除外
小编总结:
货款纠纷的核心在于证据链的完整性与利息计算的精准性,企业经营者既要在合同签订阶段明确约定条款,也要建立规范的账款催收流程,特别提醒:2023年起多地法院开始推行"利息计算说明书"制度,要求原告在起诉时提交专业计算明细,这要求企业必须提前做好数据留痕。—合规的利息主张,才是能被法院支持的权益。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