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钱不还,逾期利息到底怎么算?一文读懂法律规定!
逾期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是多少?专业人士深度解析
生活中遇到债务逾期未还的情况,债权人最关心的除了本金,往往还有逾期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这笔利息究竟如何计算?法律是否有明确标准?今天我们从专业角度剖析这一高频法律问题。
法律明确规定:逾期利息"双轨制"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程序中计算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我国对逾期利息采取"一般债务利息+迟延履行利息"双轨并行的计算方式:
- 一般债务利息:按合同约定或法院判决确定的标准计算
- 迟延履行利息:固定按日万分之一点七五(年利率约6.39%)计算
注意:2020年《民法典》实施后,明确禁止高利放贷,约定利率不得超过LPR四倍(目前约14.6%),若原合同利率已超标,超出部分不受法律保护。
实务中如何计算?典型案例解析
案例:张某欠李某借款10万元,约定年利率12%,逾期还款3年(1095天)
- 一般债务利息:100,000×12%×3=36,000元
- 迟延履行利息:100,000×0.0175%×1095=19,162.5元 总利息=36,000+19,162.5=55,162.5元
重点提示:
- 起算时间:判决/调解书确定的履行期满次日
- 计算基数:包括本金+一般债务利息
- 执行顺序:先清偿迟延履行利息,再还本金
常见误区警示
- "利息随便写"陷阱:民间借贷中约定"日息3%"等过高利率,法院只会支持合法范围
- "只还本金就行"误区:即使双方协商延期,未明确放弃利息的仍可主张
- "过了时效不用还"误解:诉讼时效仅针对起诉权,债务本身不会消失
【律师建议】
- 债权人应及时通过书面催告、申请支付令等方式固定证据
- 债务人主动协商时可主张减免部分利息,但需签订书面协议
- 涉及大额债务建议委托专业律师制作还款协议,避免后续纠纷
【相关法条】
- 《民法典》第676条:借款人未按约定期限返还借款,应支付逾期利息
- 《民事诉讼法》第260条:被执行人未履行给付义务,应支付迟延履行金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25-29条
【小编总结】
逾期利息计算看似简单,实则暗藏专业规则,债权人需注意及时主张权利、保留证据,债务人则应了解法律底线、避免恶意拖欠,无论是民间借贷还是合同纠纷,专业法律文书+合法利息主张才是维权的正确姿势,遇到复杂情况,建议尽早咨询专业律师,避免"想当然"操作造成更大损失。
(本文计算数据截至2023年9月,具体适用以最新司法解释为准)
欠钱不还,逾期利息到底怎么算?一文读懂法律规定!,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