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行为能力的划分是怎样的
一、民事行为能力的划分是怎样的
在法律体系中,对于民事行为能力的分类标准如下所示:
1.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指的是未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和无法辨识自身行为的成年人;
2.则包括年满八周岁但尚未成年以及无法完全辨识自身行为的成年人;
3.而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则包括年满十六周岁且以自身劳动收入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未成年人,以及年满十八周岁的成年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八条
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二、民法民事行为能力人3大类别,其范围及效力如何区分
依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八条之规定,民事行为能力在法律层面主要可划分为三个等级,分别赋予了各自特定的权利范围与法律效应:
首先,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者,系指达到成年标准的自然人,包括年满十八周岁以上者;以及虽未达成年,但已以自身劳动收入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未成年人。
此类人士具备独立从事各种民事法律行为的资格,同时也需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其次,限制民事行为能力者,主要针对的是尚未满十八周岁,且未能以自身劳动收入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未成年群体。
他们的民事行为能力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部分民事行为须经由法定代理人(如父母或其他)代为行使,例如涉及重大财产处置等事项。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者仍有可能实施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小额交易或者与其年龄、智力水平相符的法律行为。
最后,无民事行为能力者,则是指由于精神状况异常导致无法正确认知自身行为性质及其潜在后果的自然人。
这类人群无法独自实施任何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民事行为,其行为必须由法定代理人全权代理。
无民事行为能力者的认定过程通常需要经过的正式宣告。
三、民法典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年龄有哪些
所谓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乃指在独立表达意愿及从事相关民事法律行为方面受到了一定制约之自然人。
此类型人群主要涵盖以下两类人群:首先是年满八周岁至十八周岁之间尚未成年之人;其次则为虽达成年但无法完整认知自身行为能力之成年人。
关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方面,其法定代理人有权代为履行或在经过法定代理人同意以及追认之后方可实施。
值得注意的是,此类人士仍可独立实施纯获利性质的民事法律行为,或是与他们的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宜的民事法律行为。
以上是关于民事行为能力的划分是怎样的的相关回答,若对问题还有疑问,可快速咨询律师,合飞律师精选优质律师,三重认证保护,请放心咨询。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