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起诉后怎么调解的
当一段婚姻走到尽头时,离婚往往是不得已的选择。离婚是一个复杂且充满挑战的过程,尤其是在有孩子和财产纠纷的情况下。起诉离婚后,调解是一个可以帮助当事人达成和解并避免旷日持久的诉讼程序的重要步骤。
一、离婚起诉后怎么调解?
根据我国《民法典》的规定,离婚诉讼可以在以下两种情况下进行调解:
1. 在法院审理离婚案件之前。
2. 在法院受理离婚案件后,当事人自愿进行调解。
调解由法院主持,可以邀请人民调解员、律师或其他具有调解资格的人员参与。
调解过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确定调解事项:包括离婚、子女抚养、财产分割等具体问题。
释明法律后果:由调解员向当事人解释相关法律规定,帮助当事人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疏导情绪:调解员会耐心倾听双方当事人的诉求,安抚情绪,促进沟通。
寻找共同点:调解员会引导双方当事人寻找共同利益和诉求,以便达成共识。
提出调解方案:根据双方当事人的意愿和法律规定,调解员会提出调解方案,并征求当事人意见。
达成调解协议:如果双方当事人同意调解方案,则可以达成调解协议。
调解协议一经达成,就具有法律效力,当事人必须履行协议内容。如果当事人未履行协议,对方当事人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二、离婚起诉后法院调解的程序是什么?
法院调解的程序如下:
1. 申请调解:当事人可以向法院提出书面或口头调解申请。
2. 指定调解员:法院会指定一名或两名调解员主持调解。
3. 调解程序:调解员会按照上述步骤进行调解。
4. 调解协议:如果达成调解协议,调解员会制作调解书,由当事人签字确认。
5. 法院审查:调解书送交法院审查,法院认为符合法律规定的,会裁定认可调解协议。
三、离婚起诉后夫妻双方可以自行调解吗?
在法院受理离婚案件之前,夫妻双方可以自行进行调解。自行调解不需要履行上述法院调解的程序,但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后,应当到法院办理离婚登记手续,以使调解协议具有法律效力。
离婚起诉后调解是解决离婚纠纷的一种重要途径,可以帮助当事人快速、高效地达成和解。调解由法院主持,程序规范,调解协议具有法律效力。当事人也可以自行调解,但自行调解的协议需要到法院办理离婚登记手续方能生效。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法律咨询具有特殊性,如有疑问建议本站在线咨询律师,获取更专业的帮助。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