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普法百科> 正文内容

什么的老人?这个称呼背后,藏着多少被忽视的权利与尊严?

“那种老人”“那样的老人”“什么的老人”?听起来似乎只是随口一提,但细细琢磨,这五个字背后,其实藏着整个社会对老年人群体的刻板印象、情感疏离,甚至潜在的歧视

我们常常在家庭讨论中听到:“什么的老人,现在都糊涂了,听他的做什么?”在社区里,有人议论:“什么的老人,脾气怪得很,别理他。”甚至在医疗决策中,也有医生轻描淡写地说:“什么的老人,治不治意义不大。”

什么的老人?这个称呼背后,藏着多少被忽视的权利与尊严?

这些“什么的老人”是谁?是那个每天清晨扫地的独居阿婆,是那个在公交站等了半小时却因不会扫码而被拒载的爷爷,是那个在法庭上颤抖着签字却听不清法官提问的退休教师。

他们不是模糊的“什么”,他们是具体的人,是父亲、母亲、祖辈,是曾经撑起家庭和社会的脊梁。

法律上,他们被称为“老年人”,但现实中,他们却被简化成一个模糊的代称——“什么的老人”,这种语言上的“去人格化”,正是许多权益被忽视的开端。

当一个老人被定义为“什么的”,他的声音就容易被忽略,他的选择就容易被代替,他的尊严就容易被践踏,子女擅自处分老人房产,养老院限制老人通信自由,医院在重大手术前未充分告知本人……这些现象背后,往往是“他都这把年纪了,懂什么”的潜台词在作祟。

我们必须意识到:年龄不是剥夺话语权的理由,糊涂不是剥夺尊严的借口。

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明确指出,老年人享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享有参与社会发展、共享发展成果的权利,也享有婚姻自由、财产自主、医疗知情等基本权利,可现实中,这些权利常常在“什么的老人”这句轻飘飘的评价中被悄然架空。

更令人忧心的是,这种语言习惯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年轻一代对老年的认知,当孩子从小听大人说“什么的老人”,他们未来面对自己年迈的父母时,会不会也带着同样的冷漠与不耐?

改变,就从一句话开始。

我们不必刻意赞美每一个老人,但至少,应该用他们的名字称呼他们,用“张阿姨”“李爷爷”代替“那种人”;在做决定前,多问一句“您怎么看”;在沟通时,多一点耐心,少一点“反正你也听不懂”的预设。


建议参考:

如果你是子女,请在涉及父母财产、医疗、居住等重大事项时,务必尊重他们的知情权和决定权,哪怕他们反应慢、意见“不合时宜”,真正的孝顺,不是替他们做主,而是陪他们一起做主。

如果你是社区工作者或医护人员,请避免使用“那种老人”“什么的老人”这类模糊贬义的表达,用具体、尊重的语言描述个体差异,这位有认知障碍的老人需要更多耐心沟通”。

如果你只是路人,请在听到这类说法时,轻轻问一句:“你说的‘什么的老人’,是指谁呢?”——一次温和的追问,就能唤醒一份被遗忘的尊重。


相关法条参考: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六条
      “国家保障老年人依法享有的权益,老年人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有享受社会服务和社会优待的权利,有参与社会发展和共享发展成果的权利。”

  2.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二十一条
      “老年人的婚姻自由受法律保护,子女或者其他亲属不得干涉老年人离婚、再婚及婚后生活。”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五条
      “家庭成员应当敬老爱幼,互相帮助,维护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关系。”

  4.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十九条
      “赡养人不得以放弃继承权或者其他理由,拒绝履行赡养义务,赡养人不履行赡养义务,老年人有要求赡养人付给赡养费等权利。”


小编总结:

“什么的老人”这五个字,看似无心,实则伤人,它像一把无形的刀,削去了老人的姓名、经历和尊严。我们终将老去,今天的漠视,可能就是明天的孤寂。尊重老人,不是施舍,而是还给他们本就该有的位置与声音,从叫出他们的名字开始,从认真听他们说话开始,从不再说“什么的老人”开始——让每一个老去的生命,都被看见,被尊重,被温柔以待。

什么的老人?这个称呼背后,藏着多少被忽视的权利与尊严?,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

本文链接:https://www.hefeilaws.com/hf/1297665.html

标签:社会万象

什么的老人?这个称呼背后,藏着多少被忽视的权利与尊严?的相关文章

什么是士官?这个称呼背后究竟意味着什么?

什么是士官?这个称呼背后究竟意味着什么

在部队里,我们经常听到“军官”、“士兵”的称呼,但你有没有注意过另一身份——“士官”?很多人这个称谓既熟悉又陌生。什么是士官?他们到底是“官”还是“兵”?今天我们就来揭开这个角色神秘面纱。 士官到底是什么? 士官是介于军官和义务兵之间骨干力量,属于志愿兵役制士兵一种,在我国军事...

什么是三无人员?这个称呼背后到底意味着什么?

什么是三无员?这个称呼背后到底意味着什么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偶尔会听到“三无员”这个词,尤其是在社区管理、流动口登记或某些政策讨论中,但你是否真正了解这个含义?它是否真存在法律依据?我们就来深入聊聊:“什么是三无员”,并从法律和现实角度进行一次全面剖析。 “三无员”定义来源 所谓“三无员”,其实是民间或者某些地方...

五保户是什么?这个称呼背后到底意味着什么?

五保户是什么这个称呼背后到底意味着什么

“五保户”究竟是什么意思? “五保户”是我国农村地区特有一种社会救助制度中概念,全是“农村五保供养对象”,“五保”,是指政府为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或抚养人的农村居民提供五项基本生活保障,包括: 保吃:提供基本口粮; 保穿:保障基本衣; 保住:提供居住条件;...

二奶是什么意思?这个称呼背后隐藏了哪些法律与情感问题?

二奶是什么意思?这个称呼背后了哪些法律情感问题?

“二奶”到底是什么意思? “二奶”,从字面上理解就是“第二个老婆”意思。通常指在已婚男性已有合法配偶情况下,该男性保持长期同居或恋爱关系,并可能接受其经济支持女性,种关系往往不社会主流价值观所认可,也常常引发道德和法律上争议。 需要注意是,“二奶”并不等同于普通或者短暂出...

义务兵是什么?你真的了解这个称呼背后的含义吗?

义务兵是什么?你真了解这个称呼背后的含义吗?

什么是义务兵? 义务兵是指根据国家法律规定服役制度,依法服兵役士兵群体,他们没有军队签订长期合同,而是根据《兵役法》规定,在特定时间内履行国防义务。 义务兵是国家为了维护国防安全而征集短期服役员,他们服役期限通常为2年,其中陆军、海军、空军等不同军种可能会略有差异。 义务兵制度是...

曾祖母是什么意思?一文讲清这个称呼背后的含义法律意义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曾祖母”这个词,但你真了解它准确含义吗?你知道它不仅仅是一简单亲属谓,还可能在家庭关系、遗产继承等方面扮演重要角色吗?曾祖母是什么意思,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其实背后蕴含丰富文化和法律知识。 从字面理解:曾祖母到底是谁? “曾祖母”是汉语中对直系血亲长...

独生女是什么意思?你真了解这个称呼背后的含义吗?

在日常生活中,“独生女”这个词我们经常听到,但真正去思考它背后所代表含义的人却不。“独生女是什么意思?”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其实蕴含社会、家庭、法律甚至心理层面的多重意义。 “独生女”基本定义 从字面理解,“独生女”指是一家庭中唯一女儿,也就是父母没有其他子女女孩,通常是因...

什么高照?这个成语背后藏着哪些不可忽视的人生启示?

在快节奏、压力大现代社会中,我们常常会听到“华灯初上”、“华章初展”,但你知道“华什么高照”这个表达背后,其实蕴含深刻寓意吗?这个词虽然听起来像是一耳熟能详四字成语,但实际上它并不是传统意义上固定搭配。“华什么高照”到底指什么?它又能给我们带来怎样启发? “华什么高照”到底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