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才算合同诈骗行为呢
一、怎么才算合同诈骗行为呢
合同诈骗行为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设定陷阱等手段骗取对方财产的行为。其认定需满足以下条件:
1.主体:包括个人和单位组织,这类主体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主观故意。
2.行为方式:实施了法定的诈骗手段,如虚构事实,指故意编造不存在的情况;隐瞒真相,即故意不透露真实情况。具体有:以虚构单位或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其他虚假产权证明作担保;没有实际履行能力,先履行小额合同或部分履行诱骗对方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收受对方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担保财产后逃匿等。
3.结果:达到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标准。至于数额较大的具体标准,各地会根据经济发展水平有所不同。
符合以上条件,就可能构成合同诈骗行为。若遇到此类情况,可收集相关证据并向公安机关报案。
二、怎么才构成诈骗
构成买卖合同诈骗需满足以下条件:
第一,行为人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即意图通过欺骗手段获取对方财物并非法据为己有。比如,虚构自己有大量货物可供应,实际根本没有履约能力,目的就是骗取货款。
第二,实施了欺诈行为。常见表现有:一是虚构事实,像编造虚假的货物来源、质量、数量等信息;二是隐瞒真相,比如隐瞒货物存在重大瑕疵、自己的经营状况恶化等重要事实。
第三,对方基于错误认识而处分财产。也就是受骗方因为行为人的欺诈行为,陷入错误的判断,进而自愿交付财物或做出其他财产处分行为。
第四,行为人取得财产,且使对方遭受财产损失。诈骗行为成功让行为人获取了财物,同时导致对方的财产利益受损。
例如,甲声称有一批优质钢材出售,乙基于甲的描述签订合同并支付货款,甲却以劣质钢材冒充或直接携款潜逃,这种情况就可能构成买卖合同诈骗。当怀疑存在买卖合同诈骗时,应及时收集证据并寻求法律帮助。
三、怎么才算合同诈骗立案了
当符合合同诈骗立案条件且经公安机关审查决定受理时,合同诈骗即算立案。
首先,合同诈骗需满足一定的立案条件。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达到较大标准,通常为两万元以上,就可能构成。具体情形包括虚构事实,如虚构单位或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使用虚假的票据或产权证明作担保;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等。
其次,当事人需向公安机关报案,并提交相关证据材料,如合同文本、付款凭证、聊天记录等,证明存在合同诈骗嫌疑。公安机关会对报案材料进行审查,判断是否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经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且属于自己管辖的,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予以立案;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或具有其他依法不追究刑事责任情形的,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不予立案。立案后,公安机关会出具立案通知书,此时合同诈骗正式立案。
以上是关于怎么才算合同诈骗行为呢的相关回答,若您有相似法律问题,细节、证据不同,答案也会不同,建议咨询律师,仅需3~15分钟获得专业解答!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