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夫打妻子,忍一忍就过去了吗?家暴不是家务事,而是犯罪!
一个女人脸上带着淤青,却笑着说“没事,他喝多了”;或者一个母亲悄悄告诉朋友“他平时挺好的,就是脾气上来控制不住”……我们总以为夫妻之间吵吵闹闹很正常,可当拳头落下、伤痕累累时,那已经不再是“吵架”,而是实打实的暴力。
家暴,从来都不是私事,它是一场悄无声息的战争,发生在最亲密的关系里,却往往被沉默和羞耻掩盖,尤其是当丈夫对妻子施暴时,很多人第一反应是劝和:“为了孩子忍一忍”“毕竟是一家人”“床头打架床尾和”,可你有没有想过,每一次“忍”,都是在给暴力开绿灯?每一次“原谅”,都可能换来更严重的伤害。
那么问题来了:丈夫家暴妻子,到底该怎么处理?
你要明白一件事:家暴只有零次和无数次。第一次动手,就是危险信号,很多女性在初期选择隐忍,觉得“他后悔了”“下次不会了”,但心理学和司法实践都表明,家暴具有周期性升级的特点——从言语侮辱,到推搡拉扯,再到拳脚相加,甚至持械伤人,越早干预,越能止损。
如果你正面临家暴,请记住这四步关键应对:
第一步:保护自己,立即脱险。
一旦发生暴力行为,首要任务是确保人身安全,不要试图讲道理或对抗,趁对方情绪失控前尽快离开现场,躲到安全区域,比如邻居家、亲戚家,或直接拨打110报警。
第二步:保留证据,别让伤害“消失”。
家暴最难的地方,就是取证难,一定要学会收集证据:
- 受伤后的照片、视频(记得拍时间水印);
- 医院的诊断证明、病历记录;
- 报警回执、警方笔录;
- 微信聊天记录、录音(比如他说“我打死你”这类威胁话语);
- 目击证人(邻居、孩子、亲友)的证言。
这些材料在未来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离婚诉讼或追究刑事责任时,都是铁证。
第三步:寻求法律援助,别孤军奋战。
你可以向当地妇联、居委会、法律援助中心求助,现在全国大部分城市都有反家暴庇护所,可以为你提供临时住宿和心理支持,更重要的是,及时联系专业律师,制定维权策略。
第四步:果断采取法律行动。
根据情况,可以选择:
- 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无需离婚也能申请);
- 提起离婚诉讼,并主张损害赔偿;
- 若情节严重,可追究其刑事责任——家暴可能构成虐待罪、故意伤害罪!
以案说法:她终于走出了那扇门
我曾代理过一位35岁的王女士,结婚十年,丈夫酗酒后几乎每月都会打她,理由从“饭做咸了”到“看手机看得太久”,她多次报警,但派出所往往是调解了事,直到有一次,丈夫用酒瓶砸破她的额头,鲜血直流,孩子吓得大哭,那一刻,她拨通了我的电话。
我们迅速协助她收集证据:近五年的医院记录、三次报警回执、孩子录制的父亲辱骂音频,我帮她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七天内获批,禁止男方靠近她和孩子200米内,随后提起离婚诉讼,并主张精神损害赔偿,法院判决准予离婚,男方赔偿8万元,并因长期实施家庭暴力,在量刑上作为从重情节予以考量。
她说:“我以为这辈子就这样了,直到有人告诉我——你值得被尊重。”
法条链接:法律不是摆设,它是你的盾牌
-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第二条:本法所称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
- 第十三条:家庭暴力受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有权向公安机关报案或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
- 第二十三条:当事人因遭受家庭暴力或面临家庭暴力现实危险,可向人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
- 《刑法》第二百六十条:虐待家庭成员,情节恶劣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致人重伤、死亡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律师总结:家暴面前,沉默是最危险的选择
作为一名执业十几年的律师,我想对所有正在经历家暴的妻子说一句掏心窝子的话:你没有错,错的是那个对你动手的人。
家暴不是“脾气不好”,不是“压力大”,更不是“爱你才打你”,它是权力的控制,是尊严的践踏,法律早已明确:婚姻不是暴力的许可证,家庭也不是犯罪的避风港。
如果你还在犹豫要不要报警、要不要离婚,请想想你自己——那个曾经爱笑、有梦想、值得被温柔以待的女孩,她还在等你救她出来。
逃离暴力,不是背叛婚姻,而是拯救自己。
你不必完美,不必坚强到一个人扛下所有,只要迈出第一步,就会有无数双手愿意拉住你。
这个社会正在改变,法律也在进步,而你要做的,就是相信光,走向光。
丈夫打妻子,忍一忍就过去了吗?——家暴不是家务事,而是犯罪!,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