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贷逾期,执行局真的会上门走访吗?别再被吓唬了!真相在这里
你有没有接过这样的电话?“您好,这里是XX法院执行局,您在某平台的网贷已经逾期超过90天,我们即将安排工作人员上门走访,请您配合!”挂掉电话那一刻,心跳是不是猛地一沉?家里老人吓得不敢开门,孩子也被吓哭……但冷静下来一想:执行局真会因为一个网贷就派人上门吗?这到底是真是假?
作为一名从业十几年的执业律师,我来跟你好好聊聊这个话题——“网贷逾期执行局上门走访是真的吗?”
先说结论:有可能是真的,但绝大多数情况下,是假的!
咱们一步步拆解,首先得搞清楚,“执行局”是什么单位?它是人民法院内部负责强制执行生效法律文书的专门部门,比如判决书、裁定书、调解书确定的还款义务,也就是说,只有当你的网贷纠纷走完了诉讼程序,法院作出了判决,并且判决生效后你仍拒不履行,对方申请强制执行,这时候执行局才可能介入。
换句话说:没有判决,就没有执行;没有执行立案,就不会有“执行局上门”。
可现实是,很多网贷平台在你刚逾期几天甚至还没逾期时,就开始用“执行局要上门”“户籍地要贴告示”“家门口要拍照留档”等话术进行催收,这些,基本都是第三方催收公司的施压手段,顶多打着“受法院委托”的旗号唬人,实际上跟法院八竿子打不着。
更关键的是,执行局办案是有严格程序的,他们不会提前打电话通知你要上门,更不会让外包人员冒充执法人员去你家敲门,真正的执行行动,往往伴随着传票、执行通知书、财产报告令等一系列法律文书的送达,而且必须由两名以上执行人员持工作证和执法记录仪到场。
如果你只是逾期了几千或几万块网贷,还没被起诉,甚至连催收函都没收到过,突然有人说“执行局明天上门”,那大概率是诈骗或违规催收!
📌 以案说法:小李的“上门惊魂夜”
我去年代理过一个案子,当事人小李,32岁,程序员,因疫情失业导致花呗、借呗、某消费金融公司贷款合计逾期4.8万元,某天晚上七点多,两个穿黑夹克、戴口罩的男人按响他家门铃,亮出一张写着“某某市法院执行协作组”的工作牌,说:“你欠款已进入执行阶段,今晚我们必须入户登记财产。”
小李慌了,赶紧打电话问我,我一听就觉得不对劲:第一,没收到任何法院文书;第二,执行局从不上门突击“登记财产”;第三,所谓的“协作组”根本不是法定机构,我让他立刻报警并全程录音。
警察到场后,那两人迅速撤离,后来查实是催收公司雇的社会人员,已被依法处理,而小李的案子,其实根本还没被起诉,何谈执行?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真正的司法执行,讲程序、重证据、守规矩,凡是让你感到恐惧、羞辱、孤立无援的“上门”,都值得高度警惕。
⚖️ 法条链接:哪些规定保护你的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252条:
“执行员接到申请执行书或者移交执行书,应当向被执行人发出执行通知,并可以立即采取强制执行措施。”
——注意,前提是“接到执行书”,也就是案件已经进入执行程序。《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第30条:
执行人员执行公务时,必须出示工作证件和执行公务证,并按规定着装。《互联网金融逾期债务催收自律公约》第13条:
催收人员不得冒充公检法机构或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不得使用恐吓、威胁、侮辱性语言。《刑法》第274条: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威胁、恐吓手段强行索财,可能构成敲诈勒索罪。
这些法律明明白白告诉你:没有人能打着“执行局”的旗号随意闯入你的生活,你的住宅安宁权、人格尊严权,受法律保护。
✍️ 律师总结:面对网贷逾期,别怕,但也别拖
我想跟你说几句掏心窝子的话。
逾期不可怕,可怕的是信息不对称带来的恐慌,很多人不是不想还钱,而是被高额利息、暴力催收、虚假恐吓逼到了崩溃边缘,但你要记住:
✅ 真正的执行,一定有法律文书在前,程序正义在先。
✅ 没有被起诉,就不会有执行局上门。
✅ 遇到“上门走访”先别慌,要求对方出示证件,并第一时间联系律师或报警。
✅ 主动沟通、协商还款、申请展期,才是解决问题的正道。
我也建议大家:理性借贷,量力而行;一旦逾期,积极面对,别让一时的经济困难,演变成心理负担甚至家庭危机。
法律从不偏袒老赖,但也绝不纵容违法催收,你有权利体面地活着,也有权利在困境中被温柔对待。
下次再听到“执行局要上门”,深呼吸,冷静问一句:“请问您的姓名、单位、执行案号是多少?我可以核实吗?”
这一句话,足以让所有伪装原形毕露。
——我是张律,一个愿意陪你穿越风雨的法律人。
网贷逾期,执行局真的会上门走访吗?——别再被吓唬了!真相在这里,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