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贷逾期=拒执罪或诈骗罪?别被吓唬了,真相在这里!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半夜接到催收电话,对方语气强硬:“再不还钱,就按拒执罪立案,抓你去坐牢!”或者更吓人一句:“你这行为已经构成诈骗罪,警察马上上门!”吓得你心跳加速,冷汗直冒……但冷静下来想想,网贷逾期真的会变成刑事犯罪吗?今天咱们就来掰扯清楚这件事,别再被“套路”吓破胆了!
网贷逾期 ≠ 犯罪,关键看“主观恶意”
咱们要明确一个基本法律原则:民事违约不等于刑事犯罪,你借了网贷没按时还,这本质上是一种合同违约行为,属于民事纠纷范畴,只要你是出于真实意愿借款,没有虚构身份、伪造资料、借钱时就没打算还,那就不构成诈骗。
重点来了:
👉诈骗罪的核心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比如你明知道自己没有还款能力,还伪造收入证明、虚构借款用途,从多个平台套现几十万挥霍一空——这才可能涉嫌诈骗。
而大多数普通用户,是因为失业、生病、家庭变故等导致暂时无力偿还,这种情况绝对不构成诈骗罪!
拒执罪?别慌,前提是你“有财产却拒不执行”
“拒执罪”全名叫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出自《刑法》第313条,注意啊,这个罪名成立的前提是:法院已经作出生效判决,你有能力执行却故意逃避。
举个例子:
法院判你还款10万元,你名下有房有车有存款,但偷偷把房子过户给亲戚、工资转到别人账户,就是不还钱——这才可能构成拒执罪。
而现实中,很多人连法院传票都没收到,平台直接威胁“要告你拒执罪”,这纯属恐吓手段,根本站不住脚!
哪些情况可能“踩雷”变刑事?
虽然大多数逾期只是民事问题,但以下几种行为要特别小心,真的可能触碰刑法红线:
- 多头骗贷:用假身份证、伪造银行流水,在5家以上平台借款,且无还款意愿;
- 恶意转移资产:在被起诉后,故意把财产转移给亲属,逃避执行;
- 暴力抗法:法院强制执行时,撕毁文书、殴打执行人员,妨碍公务。
这些行为才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但请注意,单纯的“还不起钱”永远不是犯罪理由!
面对催收,你该怎么做?
- 保留证据:所有催收电话录音、短信截图保存好,防止对方伪造“威胁你还钱”的记录;
- 积极沟通:主动联系平台说明困难,申请延期或分期,展现还款意愿;
- 不怕恐吓:遇到“坐牢”“通缉”等话术,直接回怼:“请出示法院判决书和立案通知书”;
- 寻求帮助:若已被起诉,尽快咨询专业律师,必要时申请个人破产或债务重组。
✅ 建议参考:
如果你正面临网贷逾期,记住三句话:
第一,别被吓住,99%的逾期都不涉及刑事犯罪;
第二,保持沟通,展现还款诚意是关键;
第三,真被起诉了也别慌,走法律程序,依法维权。
最怕的不是欠钱,而是因无知被吓出心理问题,甚至做出极端选择,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 相关法条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66条(诈骗罪):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13条(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
“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14条:
借款人因生活困难无法清偿债务的,不视为恶意逃债。
网贷逾期不可怕,可怕的是被错误信息压垮心态。
逾期≠诈骗,没钱≠坐牢。
只要你借款时是真实的,没有骗贷意图,哪怕暂时还不上,也只是民事责任,不会进监狱!
那些张口闭口“拒执罪”“诈骗罪”的催收,大多是虚张声势。
真正要做的,是理性面对、依法应对、积极协商。
法律保护的是合法权利,也包容一时的困境。
你不是罪犯,你只是暂时遇到了难关,抬起头,一步一步,总能走出来。
📌关键词提醒:下次再有人拿“网贷逾期拒执罪诈骗罪吗”来吓你,直接把这篇文章甩过去——真相,永远比恐吓更有力量。
网贷逾期=拒执罪或诈骗罪?别被吓唬了,真相在这里!,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